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科研不是硕博专属 我为本科生写了8点入门秘籍

摘要: 科研并不是硕士和博士的专属,其实本科生也可以做的很好。 马上毕业了,现在每一次走进实验室,都有不同的感触。虽然本人只是在一个普通的一本学校,但在这里遇到了 ...
   科研并不是硕士和博士的专属,其实本科生也可以做的很好。

   马上毕业了,现在每一次走进实验室,都有不同的感触。虽然本人只是在一个普通的一本学校,但在这里遇到了我的导师,2012年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学校,他是一个刚毕业作为人才引进的博士,同时也是我的班主任。

   在班会上,导师给我们讲了科研的故事,以及早点做科研的好处,于是大二我去找了导师,并顺利进入课题组。刚开始我也是跟着学长和学姐学习,从刷瓶

   开始。因为导师研究方向是电化学传感,刚去一直不懂,慢慢的学会了仪器操作、实验作图和看英文文献。

   我大三那年,学姐毕业出去工作了,她的那个实验做了一半,留在那里,于是我就顺理成章的接着做下去,优化实验条件,做了一些补充实验。数据也已经达到了发表水平,大四这年,我准备考研。现在也已经顺利跨入985的大门了。

   现在等着毕业答辩,边做第二个实验体系,边在写初稿,希望毕业前将这篇英文文章发表出去,也算是大学最后一件事情了吧。

   现在呢,看了各种优秀的文章,也想写写自己的关于科研的感想。

   1、早进实验室,你收获的将是另一种大学生活

大学除了学习,参加社团/学生会,其实还有另一种生活——实验室,早点进实验室,你就会确定自己是不是适合科研,从而就确定自己大四是考研还是去工作。如果适合搞科研,那就可以早日培养科研素养,读研期间就会早点适应实验室生活。

   2、做实验要有自己良好的习惯

(1)实验数据要如实记录,不能作假。好的习惯是从小开始的,而科研习惯是从本科就开始的,作为化学专业的孩子,实验是免不了的。在实验课上许多人都不喜欢做实验,30几个人,每次就几个人做实验,然后实验报告就是抄,实验数据就是编。平时实验课,老师也就放过了你。但是科研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真实性,所以这种坏习惯必须从本科就得杜绝。

(2)在实验记录本(有很多人就记一张纸上,丢了根本就找不到了)上做好实验详细记录,时间、地点、称量质量、所配溶液等等这些细节,如果实验有问题就可以很快找出原因。

(3)一旦有足够好的实验数据,就不要拖,要做成图,这样更直观,必要时旁边要附上文字说明,不然时间久了就会忘记数据是怎么来的。实验又得重头再来。耗费时间降低效率。

   3、早点看英文文献,读研就不会痛苦

现在的科研都是在和世界其他科研工作者竞争,国内评价体制也是用SCI,Nature文章来评价,所以发表英文文章都得从读英文文献开始。记得刚开始看英文文献,全是专业词汇,那真是看天书一样。很痛苦,没耐心看下去,但是慢慢地用谷歌翻译,有道词典等软件来辅助,完完整整翻译了3篇核心文章以后,看起来就没刚开始那么痛苦了,而且对自己的实验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在看多了英文文献,辅助软件也用的较少,也能看懂大概了。

   4、多掌握科研软件

图表给人一种更直观,简单明了的感觉,通过看图我们就能知道你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和创新点所在,因此作图成为了每个做科研的人必须拥有的一项技能,现在英文文献上图都很漂亮,而且越来越精细,这就需要你掌握更多的软件。掌握作图软件,文献管理软件同时也会提升我们的实验效率。从而缩短试验周期,成果更多。

   5、遇到问题要多和导师讨论沟通

实验中出了问题,要及时和导师讨论,导师懂得永远比你多,他会给你提出改进意见。就像大二暑假那次,金电极一直磨不出来(电化学方面)刚开始没去找老师,一直以为是自己没磨好,过了几天去问老师,原来是金电极和玻碳电极处理方法不一样。而我还是按照以前处理玻碳电极方法来做的。白白浪费了几天时间,还让自己心里不爽,实验做不出来现象,真的很苦恼。

   6、组会要认真对待,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听取别人的意见

大四开始,我们导师也采取了组会汇报形式,购买了投影仪,两周开一次组会,用PPT形式汇报自己实验进展和实验遇到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汇报,也会让我们实验思路更加清晰,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思路。

   7、实验室氛围很重要

不管是班级还是团队建设都追求一种氛围,实验室也需要一种氛围。去过其他老师实验室,安静得跟图书馆一样,各自都在看文献。如果一直都这样,那就有点太压抑。而有些老师实验室,学生就是在实验室打游戏,各种活动很“热闹”。这也不行。

所以,需要老师引导形成一种真正的实验室氛围,各自都在做实验、讨论方案、看文献、互帮互助,学长学姐教学弟学妹,这样最终形成一种实验室传统。 那么这个实验团队就很有竞争力。

   8、多关注自己研究方向的新发展

这个不仅是导师需要关注的,更需要我们自己去关注,毕竟老师有时候太忙了,而团队之力更强大。有想法就和导师商量是否具有可行性,形成一种导师是头狼,我们狼族成员,在科研的道路上冲杀。

最后,感谢导师把我们当做一个准研究生一样来培养,从查文献,看文献,设计方案一步一步给予指导,实验中手把手得教,遇见一位好导师和各位好师兄师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这只是一个本科生的科研成长历程,需要各位科研人员能够给与我更多的科研经验,感谢大家留言支持或批评。

本文作者:苒苒笃行
科研不是硕博专属 我为本科生写了8点入门秘籍
佩服,跟你一样是12级本科,某985大学16级硕士,加个好友吧?QQ2361622374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