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选题途径

摘要: 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选题,是科研课题与学术论文最先要确定的重要环节,也是最为困惑、最费精力的阶段。依据选题确立中心、制定研究方案、选好科研方法、组织具体实施等 ...

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选题,是科研课题与学术论文最先要确定的重要环节,也是最为困惑、最费精力的阶段。依据选题确立中心、制定研究方案、选好科研方法、组织具体实施等,科研与论文就容易取得成功。


选题途径


选题是一种创造,在丰富的知识储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积极思考中形成的。课题的来源是广泛的,要发现一个有价值的课题,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项灵活的研究艺术。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再分析综合,选择出有意义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不妨借鉴别人成功的选题经验,科研选题有多种来源、多条渠道,从各种角度进行课题的选择。


1.社会生产实践中提出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知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人类在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始终是认识和科学的首要课题。科学发展史显示,许多极其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在实践中所萌生出来的研究课题。如著名数学家欧拉,为了制造海洋船舶的需要,他就研究力学,成为分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为了用天文方法来决定船只在海洋中的位置,他就研究月球运动并写出《月球运动理论》等科学著作;为了天文观察的需要,他还研究了光学及望远镜等,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实际需要解决的课题,各省市区县大都已汇集成册,研究人员可以从中进行选择。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只要留心观察,一定能找到最有价值和实际意义的课题。这类课题属指南性选题,其中许多课题的难度、规模很大,选题时,科研人员应从自己的优势出发,把课题加以具体化,以保证其可行性。此外,在各级政府、科研部门制定的各种科研规划中,也提出许多研究课题,这都是选题的重要来源。


2.从日常的生活中寻找选题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面广量大,选题的内容极为广泛,大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小至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只要深入探索,不难发现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就从人们司空见惯的商品中,研究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作为科研选题并不是那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而是那些在一定深层次上的价值的问题,这需要一定的思考甚至调查研究才会发现。现实的需要,是科研课题的首选目标。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为盈的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3.从专业心得体会形成选题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对某些课程内容会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们或是对课程内容有独到的理解,或是对课程内容的发展、延伸有了新的发现,或是对课程内容作不同角度的审视,或是将课程内容与现实进行联系,挖掘其现实意义,甚至包括对课程内容提出不同意见等等。这些心得、体会和评论,往往是科学研究的生长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论文选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提高论文撰写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做到有感而发、观点鲜明,避免思想苍白、内容空洞的毛病。


从本质上讲,心得、体会、评论还只是思考,要使它上升为论题,还必须经历将此思考理论化、系统化并抽象成为学术命题的过程。


4.从自己兴趣的地方去选题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这里所说的兴趣,并非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一般兴趣爱好,而是专指在知识领域或科研领域对某一学科的热爱、迷恋而产生的强烈的追求与探索精神。这种追求与探索精神会沿着自己选定的研究课题去孜孜不倦地钻研,一旦有所收获,就会更加勤奋地求索。有兴趣的选题,会使你在收集、整理资料乃至整个写作过程中都充满快乐,这样的论文写作就是一次愉快的劳动。


5.从文献综述研究进展选题


综述论文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包括以下内容:对问题进行定义;总结以前的研究,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现状;辩明文献中各种关系、矛盾、差距以及不一致之处;建议解决问题的后续步骤。综述论文的组织形式是按逻辑关系,而不是按研究进程来组织的。


综合述评是对某一特定课题科技发展水平的叙述分析、综合以及评论的情报性的科技研究产品。根据学科理论和科技政策,对科技成就的现实水平、发展动态,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后,发表自己见解,提出有根据的建议,既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为科技人员选题定向时提供有力逻辑基础,有带路和指导作用。述评惯用的表达方法,是先述后评和边述边评2种方法。科技综合述评文的作者多是著名学者、专家和专职情报研究人员。


6.怀疑已有理论观点和结论


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理论、传统的观点和结论,寻找它们的缺陷和矛盾,然后,再设法证明这种怀疑是否正确。前人的某些理论、观点和结论,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如果善于思考、仔细推敲,定能发现许多问题。如果过于迷信前人或他人的理沦、观点和结沦,那么,摆在眼前的课题也会悄悄地溜走。不过,这种怀疑是需要气魄和胆识的。许多科学家敢于这样做,他们推翻前人或他人的理论、观点或结论而取得了成功。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理论的真理性只是相对的,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体系的完备性也不是永恒的。即便是曾经“结论”了的理论观点,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扩展和深化。因此,探索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已有的、传统的理论观点,常会从中发现新问题。对那些自相矛盾的理论问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课题,通过研究,分析为什么会产生矛盾,矛盾的焦点在哪里,后一个结论对前一个结论是发展还是修正。


7.学术争论中所提出的问题


学术争论在科学史上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争论,才推动了科学自身的发展。对于同一对象、现象或过程,存在着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论,这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常有的事情。如经济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之争、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之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与趋同论之争,等等。因此,在文献调查中,注意有争论的问题,是发现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8.对前人著作或理论的讨论


对于前人或他人在科学上提出的开创性理论,常吸引一大批研究人员对其进行详细的讨论或检验。如果在所研究的领域内,有人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并作了开创性贡献,有人提出了某种理论并论述了其适用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种理论或假说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对其中的论据进行检验,这样就有可能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或新的结论。


9.从新的角度认识已有成果


在科学研究中,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同一问题,或众说纷纭、或有局部分歧、或几种观点针锋相对,大家各持己见,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完全令人折服。像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或赞成、或反对、或另辟路径。只要以充分的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驳倒其它观点,论文就会有所突破。


从新的角度对已有成果进行研究,可以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使某些不尽圆满的问题更加深入,更加明朗化,以至彻底解决;还可以使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较快得到解决。对于同一个研究课题,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也可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10.研究工作中的“反常”现象


研究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反常”现象,所出现的问题是预先实验设计中不应出现,或操作失误而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如果说遇到这种反常或异常现象时,首先要检查是否由于实验设计本身的问题或操作不当,如果多次反复仍然出现这种“异常”,就要仔细分析,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也许就会发现问题。这里所说的异常或反常,实际上只是相对于传统理论、习惯见解、流行看法的异常。在科学研究中,不仅要有严谨的治学作风,而且还要善于捕捉那些意外现象中蕴藏着的规律性的东西。有的会在这些所谓非预料或“反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因此,科研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科研人员对研究对象富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也是科研选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大量值得研究的选题,首先表现在各种社会现象中,科研的任务就是从现象认识本质。现象问题是人们最容易感觉到的。这时,选题常常得益于科研人员的想象、灵感、直觉,以及对这些直觉思维、意外发现带来的机遇的捕捉。当然,这类选题开始时可能是幼稚的、肤浅的,尚需深入思考和论证。


11.结合工程项目设计中选题


科研课题或学术论文的选题,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工程实际,是国民经济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若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熟悉行业规范规程和生产实际,这种选题最为合适。选题工程化,参与工程项目和收集实际工程资料,可以做到真题真做。


12.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


科学发展史表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缘问题,交叉问题从来都是科学上的重要生长点。因为这种问题原先是各门专门学科未能顾及到的,是认识上的空白地带,也正是科学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如果善于在这里进行科学耕耘,必定能采集到新的认识成果。


科学发展趋势是交叉和渗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变化,将出现以下特征:(1) 一门学科内各分支学科的交叉结合;(2) 各门科学相互交叉结合,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哲学的交叉结合;(3) 科学与技术、科学与艺术日益紧密结合;(4) 软科学、软技术大量出现;(5) 数学向一切科技领域渗透;(6)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型学科向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渗透等。所有这些方面,都将产生大批崭新综合性研究课题。


学科渗透、交叉是科学在广度、深度上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事物都在普遍联系之中,各门学科也在普遍联系中,以往人们注意从学科相对独立性上进行研究,现代科学注意了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研究,在学科渗透、交叉“地带”存在着大量的新课题供选择。


在注意科学上的空白区或人们很少涉及的领域时,要求研究人员在调查中不仅应留意科学界已经或正在研究什么,更重要的是应了解科学界未曾研究过,或者至今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恩格斯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最容易突破的是两门学科之间的那个空白地方,两门学科之间的那个地方,往往是冷门。诺伯特·维纳正是在数学、物理学、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神经生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边缘地带,无人涉猎的空白区,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创建了控制论。


13.科学史上记载的未解难题


历代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探索和研究,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同时也留下许多的难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会遇到困难,因而总会在书本或其它文献上记载他们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也不见得十全十美。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手段和思维方式的不断改进和更新,许多难题就会变得可以解决,而且即使是以前觉得十分完善的课题,如今也值得怀疑了。


14.从学科发展的前沿去选题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指出:“随便做什么事情,都要跳到前线去作战,问题不是怎么赶上,而是怎么超过,要看准人家站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能老是跟,否则就永远跑不到前面去。”这是科学家的切身体会,是取得创新成就的经验之谈。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海森堡,1920年入慕尼黑大学攻读物理学,到1927年就成了国际闻名的第一流物理学家,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接触和研究当时物理学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前沿课题——在量子论基础上研究原子物理学问题的结果。


15.从跨学科中获得新的启示


不同的学科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角度不一,研究方法也各异,思维方法也不同。因此,这种讨论往往能给人一些新的启示。课题的来源,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问题要善于思考、选择,同时还要联系实际,量力而行,才能形成科学问题。对同一个课题,即使是已经做过的,还可以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另外,对古老经验事实的理论解释,对于失败的研究,从反面或侧面提出问题重新探索等,都可以构成研究课题。


历代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探索和研究,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同时也留下许多的难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会遇到困难,因而总会在书本或其它文献上记载他们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也不见得十全十美。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手段和思维方式的不断改进和更新,许多难题就会变得可以解决,而且即使是以前觉得十分完善的课题,如今也值得怀疑了。


16.导师的意见或待研究课题


一个成熟的科学家,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们在自己的研究方向内有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在科学研究中,认真听取导师意见是很重要的,导师的这种宝贵经验财富,往往是选题中最有效的,因为他们这些丰富的经验是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这种选题往往容易成功。有时候在请教导师时,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课题。符合自己研究方向的选题比较容易出成果,因为有先前的课题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作基础,这样会使认识更客观一些。同时,所选课题又能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选题途径
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选题途径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