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副教授抄袭本科生论文被解聘 论文崇拜何时破

摘要: 近日,遵义师范学院一名副教授因抄袭他人论文,被原作者在网上举报。学校核实情况后,解聘了其副教授职务。一些网友称,近年来许多高校以论文“论英雄”,而忽视教学实践, ...
近日,遵义师范学院一名副教授因抄袭他人论文,被原作者在网上举报。学校核实情况后,解聘了其副教授职务。一些网友称,近年来许多高校以论文“论英雄”,而忽视教学实践,论文成为职称晋升的“关键砝码”。学位获取、职称评定、项目申请,论文都是其中的“硬杠杠”。“论文崇拜”滋生出哪些怪现象?怪圈何时才能被打破?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网贴举报副教授抄袭论文 校方核实后解聘

近日,一则举报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赵某抄袭论文的帖子,在网上引发关注。帖子作者称这名副教授抄袭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帖子作者还拿出从论文提纲、开题、初稿,一直到后期修改、邮件往来等论文写作过程的截图,证明论文是他的原创,并被赵某抄袭发表在《遵义师范学院学报》上。

有网友指出,赵某2013年2月以前的职称是讲师,在抄袭论文发表后不久,被聘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

针对网贴的质疑,遵义师范学院组成相关调查组,经过核查证实,赵某的论文与网络举报提供的论文资料确实属于同一篇论文,赵某存在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的不端学术行为。学校对赵某作出处理决定:解聘其副教授职务;对该论文宣布撤稿,并登报声明注销;终止、撤销其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两年内取消其项目申请资格。

记者就此事与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进行核实,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确认了相关事实,并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对于职称评定要求,学校严格按照贵州省的相关规定执行,论文确是评定职称的重要因素之一。

副教授因抄袭论文被解聘的事情引发网友讨论。一些网友表示,赵某其实是高校“论文崇拜”的受害者。如今,硕士、博士毕业,大学老师评职称,申请科研课题,临床医生评职称,都要看你发表了多少论文。“如果发表的论文数量达不到要求,门儿都没有。”

部分网友晒出了自己因没发论文而评不上职称的经历。网友“清晨阳光”说,“我干了26年中学教师,评职称要论文,自己写了不少,投出去后对方要收费发表,我不干,结果现在也没评上职称。”

脱离实践、学术造假、纸上谈兵 “论文崇拜”下怪象丛生

赵某的论文抄袭引发了网民的热议,事实上,梳理近年来频发的论文抄袭、学术造假、花钱买论文、花钱发论文等案例发现,这种怪相往往与论文崇拜心理相关。记者总结,大量缺乏实践指导性的论文和脱离本职业务的“专家”层出不穷,出现了一系列怪象。

——怪象一:老师不会讲课 医生无心看病

武汉某三甲医院一名医生说,从现行的医生评价体系来看,论文数量、职称高低和临床水平并不相称。“有人开玩笑说,会看病的医生不会写论文,会写论文的医生不会看病,因为很多临床水平较高的医生,很难有精力搞科研发论文。没有核心期刊的论文,想评上高级职称几乎不可能。”

广东某科研机构负责人在10多年时间里,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的开发,但是由于缺少论文,职称一直没评上。这位负责人说:“我现在副教授已经有5年多时间,按道理已经可以评教授了,但是我的论文肯定不够,论文是最硬的杠杠。”

——怪象二:代写代发成产业 论文造假成中介牟利工具

由于对论文的追求,一些代写代发的学术造假中介机构孕育而生。在百度上输入“发表论文”,可搜索到多家论文中介网站,在网站介绍中就有“先发表,后付款”“全程保密,绝无雷同”“全程负责,发表快”等字样。

记者以需要发表论文为由与其中一家进行联系,网站工作人员称,可以提供代写代发的全程服务,论文由高校专业老师代写。“16000元的价格,按进度分期付款,确保能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网友指出,论文代写、盗用和抄袭等学术造假行为的背后是职称评定、升职加薪、升学毕业等切实利益。

——怪象三:大量垃圾论文 成果转化率低

“为了完成论文指标,有些人就追热点,今天纳米热就写纳米的文章,明天石墨烯热了就写石墨烯的文章,或者在研究未成熟的时候就忙于出论文。”一位从事某专业领域研究20多年并取得卓越成就的专家称,在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的情况下,甚至是一项成果拆成几篇发,造就了大量垃圾论文;有的搞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不着眼于成果如何转化应用,而是考虑怎么才能多发论文。

网友“刘天放”说,凑数的论文就是一种科研浪费。科研“大跃进”除了制造出无数垃圾论文,还有什么价值?

打破“论文崇拜”需优化评价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说,论文数量不能等同于创新实力,而且极端追求论文数量对科学精神的损伤值得重视。多数网友认为,破除“论文崇拜”,更加科学地开展学术考核,已成为紧迫任务。

多位网友指出,在国外高校,评价教师学术研究成果的指标,也主要是论文和出书,但他们对论文和出书的评价,强调的是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是否发表、发表在什么期刊,并不是第一位的指标。对于论文和著作的评价权由专业的评审委员会来决定,而且教学成果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一些高校也开始探索破除“论文崇拜”。复旦大学从去年开始,将“代表性教学成果”纳入“代表性成果职称评价机制”,80后青年教师吴燕华因为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在申报副教授职称时,获得了院学术委员会、校学术评议专家组高票通过,成为这一制度的首位受益者。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论文也是衡量职业素养的一个指标,如果与其它因素加在一起综合考量,还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只是在评价的过程中,论文并不是决定性因素,需要包含实践成果、专业评价等更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副教授抄袭本科生论文被解聘 论文崇拜何时破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