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硕士生的学习生活

摘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语选自《孟子·告子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而安乐则使人萎靡不振、走向死亡。为什么将这句古语与研究生学习练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语选自《孟子·告子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而安乐则使人萎靡不振、走向死亡。

为什么将这句古语与研究生学习练习在一起呢?起因在于一则关于不同学历就业率的报道。东部某发达省份,一份人才市场的就业率报告显示,连续数年,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博士生。明显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关于研究生培养的问题科学网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并且总结了研究生期间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大部分研究生的求学目的不是出于热爱科研,而是为了逃避就业;研究生读书期间精力不够投入,消极被动思想严重,科学研究烂尾楼现象比较普遍;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将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实习、兼职、考证、旅游,不务正业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搞科研拼不过博士生,动手能力比不过工作几年的本科生,吃苦精神比不过职业院校毕业生。

说白了,以上的几个问题本质就是当代研究生已经深受功利社会、快餐文化的影响,已经不适应头悬梁、锥刺股、废寝忘食的科研生活,忙着去追求享乐致死的快餐文化了。那么。当代研究生难道说没有一点忧患意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越来越高的毕业门槛、日益严酷的职场竞争、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是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焦虑症的根源。

那么,为什么这种忧患意识不能转换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90后的研究生性格使然,社会大环境使然。90后研究生,很少体会过60后父辈那种饥寒交迫的艰难生活,经历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田间劳作,相当一批人已经丧失了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理想没目标,有目标没毅力,有毅力不能持续,是当代研究生的通病。金钱至上、娱乐至上、读书无用论的大环境,深深地影响了一批研究生的进取心。如果说95%的人都是普通人,都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那么这种萎靡不振的社会风气对研究生的影响是致命的。并且,学校层次越低、学风越差的院校,研究生的进取精神、努力程度越差。

职场上有个需求规则,凡是容易学的、轻松愉快地东西(QQ、微信、韩剧)都是人人皆知、供过于求的大路货,凡是极为枯燥、极为艰辛才能学到的东西(软件开发、数据挖掘)才是市场急缺、供不应求的东西。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大部分人在艰辛面前,由于缺乏毅力,由于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选择了享乐。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在职场上缺乏竞争力、相当一批人的前景并不光辉灿烂的原因。

大部分研究生的三年生活是这样度过的:第一年上课,修学分,反正大部分课程就是写篇网上拷贝粘贴的报告,相当于读了个大五,根本不用花费太多心思,趁机可以当个研究生会干部,混个党票,多参加几次社团活动。第二年开题,做论文,题目是老师出的,数据是导师提供的,思路是导师的思想。趁研二这段空暇时间,考个驾照、兼个职,谈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研三,是找工作、考事业编、实习的最佳季节。论文整理得大差不差了,小论文也发了,导师也不能拿自己怎么地,可以全身心地干点私活了。

如果说研究生三年到底学到了那些拿得出手的东西,相信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反之,如果咨询他们美食、美景的体会,某某同学谈恋爱、赚大钱的经验,他们可以侃侃而谈。

能在消极颓废的环境中,不随波逐流的学生,当然存在,但比例极小。他们要么心灵极其强大、要么物质极强大,二者必居其一。由于比例过小,成不了气候,影响不了大环境。(李明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硕士生的学习生活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