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投稿时如何推荐审稿人?

摘要:   大多数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投稿时推荐若干审稿人(peer reviewer),尤其是Elsevier旗下一些期刊,甚至要求投稿作者提供8名以上的推荐审稿人名单。  1. 期刊编辑为 ...

  大多数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投稿时推荐若干审稿人(peer reviewer),尤其是Elsevier旗下一些期刊,甚至要求投稿作者提供8名以上的推荐审稿人名单。
  1. 期刊编辑为什么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
  随着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杂志很难找到进行合适的同行评审专家。因此,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是互惠互利的做法:杂志能够找到合适的审稿人且节省寻找合适审稿人所需时间,作者则可以通过自己的联系网络提供支持,推荐最能理解投稿论文的学者。
  2. 从期刊编辑角度,合适的审稿人需要哪些条件?
  第一,推荐审稿人的专业领域一定要和稿件涉及的内容密切相关;
  第二,推荐审稿人仍在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第三,对投稿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3. 如何选择推荐审稿人?
  了解了编辑需要什么样的审稿人之后,推荐审稿人的选择就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始。
  优先选择的是:你投稿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作者。选择和你的学习内容最直接相关的文章作者,或者多次出现的作者名作为候选。推荐审稿人可以是学习的同一疾病领域,也可以是不同疾病的同一学习方向,还可以是应用了相同的方法学,从而满足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投稿论文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找到3名推荐审稿人应该不难。
  其次,通过数据库或者google scholar寻找到新发表的相关论文作者。这些论文可能在刚刚开始学习时检索遗漏的文章、或者是在你学习及论文写作期间刚刚发表的最新论文。
  第三,投稿期刊中发表的相关文章作者。进入准备投稿的期刊网页,输入投稿论文关键词,寻找在该期刊内发表过的相关文章。
  如果通过后两种方法找到的论文中仍有你投稿论文借鉴或者引用的内容,果断引用并加入到参考文献中,会是更佳选择。
  第四,在学术会议中交流过的学者。如果你投稿的论文在之前参加过学术会议并做了交流,则会议期间交流过的本领域方面的专家是非常重要的推荐审稿人。因为,学术交流会议不仅是展现自己科研成果以及听报告、看poster的场所,更是一个实实在在和同领域科研工作者、专家学者交流的好机会。无论是对方来讨论你的报告,还是你在观摩别人的学习成果后,和对方讨论了双方的相关学习,都给别人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在这个场合下结识的学者不仅仅会成为你文章的审稿人员,还有可能成为你未来的合作伙伴。
  4. 如何提供精准的推荐审稿人信息?
  通过上述方式列好候选名单之后,下一步就是提供推荐审稿人的精准信息。
  4.1 对于相关文章选择的推荐审稿人,通讯作者或者第一作者是合适的候选人
  4.2 找到候选人的最新联系方式。在数据库中重新搜索这些作者的相关信息,以确认他(她)们仍然活跃在相关科研领域,并找到其最近的联系方式(科研工作者读研期间、做博后期间、做PI期间、或者在不同科研机构做PI期间会有不同的联系地址,请找到最近使用的一个)。
  4.3 清晰说明推荐理由。在论文提交系统的推荐审稿人提交中,大局部系统都会留出推荐理由这一栏。如果按照前述步骤选择的推荐审稿人,这个根本不是困难。可以列出该推荐审稿人的专业领域,显示适合审稿的因素;也可以指出该推荐审稿人是稿件参考文献中的文章作者。如上所述,如果你的论文内容涵盖了不止一个领域,则需要确保在每一个领域都推荐有至少一名审稿人。
  5. 推荐审稿人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5.1 是否推荐审稿人?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因为审稿人的推荐权在投稿人,决定权在编辑。很多人认为编辑要求审稿人只是为了补充其审稿人数据库,但真正对你文章的审稿人是从杂志社的专家库里挑选的。也有人认为,如果最后的审稿人看到你的投稿推荐审稿人中没有他,会生气从而给予差评。所以当有些杂志投稿过程中,当作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推荐审稿人时,有些作者放弃了推荐。
  我们自己的结论是:要推荐,按照规矩认真推荐,会有更好结果。我们用学习结果说话,近期完成的两项学习均显示: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更有可能给出有利的评审意见。BMJ Open的学习显示,约三分之二的作者推荐审稿人建议接受投稿,而就编辑推荐的审稿人而言,这一比例为三分之一。Journal of Pediatrics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中,有65.3%推荐接受稿件,而就编辑推荐的审稿人而言,这一比例只有54.2%。
  5.2 是否选大专家?如果你对投稿论文充满信心,最好在近期的学术会议上大牛给予积极评价,推荐大专家作为审稿人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的论文只有信心投3分或者以下的杂志,则不需要也最好不要推荐审稿人是特别出名的科学家。很多科研老司机认为,推荐你投稿期刊水平相当的学者作为审稿人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5.3 避免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比如推荐的审稿人是其中一位作者的导师或者现同事,或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近五年内有过合作项目的学者,都要避嫌;另外也尽可能避免推荐太多国内同行给予审稿。实际上,很多被推荐审稿人在收到可能有利益冲突的审稿请求后,他们自己通常也会拒绝审稿,并给编辑说明理由;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对于投稿人的信任可能会有些影响。
  5.4 提供的推荐审稿人联系邮箱是其工作邮箱,尤其是edu域名下的邮箱。而163或者gmail等域名下的邮箱则很难以被编辑采用。
  5.5 逐一核对作者其他信息,尤其是名(first name)和姓(last name)一定要分清。通常在原文中显示的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但是在检索数据库或者参考文献中则是姓在前,名只是简写成首字母。还有局部学者的姓也是有两个单词构成的,这时也要分辨清楚。另外,也尽可能提供作者的科室和单位,这些都有助于编辑确认是否采用这个推荐。
  5.6 准确引用。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从参考文献中找到的审稿人,一定要确认推荐审稿人的文章被准确引用,错误引用的后果自己想象哈。
  当然,并不是说期刊编辑一定会全部采纳作者的建议,但如果作者认真按照以上原则给出推荐审稿人,一般会加速审稿过程。所以,作者们,对这一步还是要给予足够重视。
(投必得)投稿时如何推荐审稿人?
小木虫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0 反对 1

举报

很好的哦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真厉害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对不起,课间休息了,下堂课再聊吧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对不起,课间休息了,下堂课再聊吧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说的非常好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难得一见的好帖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文章,顶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确实是这样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金玉良言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讲得有道理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确实是哎 谢谢楼主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文章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