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克服35岁后撰写科研论文的惰性

摘要: 我感觉写论文、做科研的状态和科研工作者的精力有关。精力充沛时,才愿意去阅读、去撰写,才有创造力。我一般在早上或者午休结束时,才愿意撰写论文。如果精力跟不上,读 ...
  我感觉写论文、做科研的状态和科研工作者的精力有关。精力充沛时,才愿意去阅读、去撰写,才有创造力。我一般在早上或者午休结束时,才愿意撰写论文。如果精力跟不上,读论文都没劲,更别说写论文了。

   人过了35 岁,有很多因素(比如教学、家庭)会导致精力分散。而且单从科研来说,青年教师通常同时做着不同类型、几个方向的科研。精力下降,而且不能集中,使得个人的创造力远不如从前。

   人过了35 岁,写论文往往存在动力不足、缺乏好奇心、自我否定的现象。对于写论文感到没劲、没动力,却又舍不得放弃,就这样一日一日地耗着,内心充满了内疚感和自责感。

   其实,即使自己头脑清醒、充满激情地完成一个课题的观测取样、测试分析,也需要投入许多个日日夜夜。之后写成一篇论文,然后投稿和修改,整个过程都是个细活儿,需要耐心,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很多时候有种快衰竭的感觉。而且,论文从无到有,是一个需要自己反复思考、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谈何容易。

   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克服精力不济的困难,战胜“拖延症”,把论文整理出来呢?以下我简单介绍一些自己的心得。

   首先是自己对论文的思路要清楚:一篇论文需要几个图和表,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将图表准备好后,进行简要的解释。然后,从几个方面对结果进行讨论。梳理完这些之后,论文也基本上就成型了。不能贪多求全,更不能追求完美,只需要知道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是确定的就行了。

   第二是找位学者合作开展研究工作,让同行敦促自己,推着自己前进。年龄大了,懒惰是必然的。但是,年龄大了,自尊心往往也上来了。有个人不断地提醒自己,也算是对自己的监督和鞭策。这样会促进论文从无到有,从有到发表的过程,而且还能收获友情和知己,这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

   第三是合理利用时间。要根据个人每天的精力律动规律,开展不同的科研学术活动。在每天早上或者自己清醒有干劲时,一定要多写、多看论文。如果不在状态,就多做一些数据分析工作,准备一些图表。将初稿打印出来,在纸上开展研究,往往比电脑屏幕上开展更有效率。电脑是个双刃剑,往往看新闻、听歌、聊天,五花八门,太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俯首读自己写的文字,很多问题和缺陷,往往是一目了然的。

   总之,青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写篇论文不容易。要承认自己精力的有限,宽容和接纳一个不完美但真实的自己,尽量做好每项和科研有关的事情。焦虑、焦急、内疚、自责等负面情绪都不解决问题。

文/信忠保(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教授。)

克服35岁后撰写科研论文的惰性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