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人到中年仍博后:“青椒”生存艰难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摘要: “青椒”(青年教师的网络用语)生存不易,这真不是中国特色的。全世界的青椒们都为了有限的大学科研教职,苦苦煎熬和等待,人到中年依然是博士后的人有一大把。在这条人生 ...
“青椒”(青年教师的网络用语)生存不易,这真不是中国特色的。全世界的青椒们都为了有限的大学科研教职,苦苦煎熬和等待,人到中年依然是博士后的人有一大把。在这条人生的窄路上,为什么这些那么聪明、勤奋、有才华的年轻人,冒着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把生命和时间孤注一掷等待一个大学研究机构的终身教职呢?

最近《纽约时报》刊登了署名为 Gina Kolata的一篇研究文章,介绍了科学界尤其是美国科学界这些年轻学者的不易生活,拿着名校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为教授们打工,只为有朝一日也能人上人——拿到终身教职,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会被淘汰出去。

对于“青椒”们而言,除了大学,难道真的没有其他人生之路了吗?

在全世界,科研机构岗位已经难以承担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了。

艾曼纽·夏庞蒂埃在2015年凭借其在基因编辑方面的重大发现,而成为德国马普学会传染生物学研究所主任。然而,即使是如艾曼纽·夏庞蒂埃这样的杰出科研学者,在去年拿到该职位前的25年里,也曾辗转于5个国家的9所研究机构。



艾曼纽·夏庞蒂埃

人们一次次被告知学术界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但当提及一些理想的研究职位时,比如进行许多有意思研究的终身教授职位时,又出现了一些热门领域博士过剩的情况,生物医药学专业就是如此,他们中只有不足六分之一的人毕业后才有机会加入教授队伍。

即使竞争激烈,仍不乏欲挤进其门的拼搏者,他们往往投入许多年读书时间以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如同收入菲薄的步兵在供养得起他们的制度里讨生活。

在学术界,终身教职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它是一个有保障且具声誉的职位,能够指挥实验室进行最前沿研究,且还有一群打下手的科研人员。然而,虽然许多科学或工程博士对此甚为渴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最后能够跻身学术界,做和其专业相关的工作。

另一些在工业、商业领域里工作的人,他们或许做着有意思的工作,或许赚到大钱,或许极大地造福社会,但直至这些人放弃进军学术界前,他们已经为获得博士学位花费四到六年时间,为博士后花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这些渐渐步入中年的人们,曾领着微薄的研究津贴,度过他们整个青年时期。

现在,又一批硕士生取得攻读科学博士的资格,研究者担心将来这些专注的学生,他们被训练得太过“学术”,以至于认为从事学术以外的事情都是一种对于失败的承认。

每年就业市场都愈加拥挤,而美国联邦政府为资助研究进行的拨款却常年不变。美国医学院学会首席科学官亚历山大·奥玛亚说:“这情况很常见,就业机会毕竟有限。”

不是还有一些公司还在引进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的专业人士吗?难道不需要更多具备良好学术训练的科研人员吗?这些人的研究能带来新知识、新产品或者疾病的新疗法。

这个问题需要区分:生物(博士多过具有学术职务的人士);化学(同样如此);计算机科学(具有学术职务的不多,但行业要求很高,以至公司需要引进人才);还取决于拥有怎样的学位——本科,硕士,博士。对于那些新进博士,此路的艰辛才刚刚向他们展开。



博士后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他们自己的研究经费,但申请成功率愈来愈低。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拉森博士说:“在麻省理工(比如工程学院),每次开放一个助教职位,就会收到400份申请,这些申请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十分优秀。”

可以使用人口统计学中用来解释人口如何增长的R0预测模型来看上述问题。在人口统计学的预测中,如果成年女性平均只生育一个女孩时,R0为1,那么人口规模不变。但如果R0极大地超过1,那么人口将迎来爆炸式增长。

拉森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用R0模型评估学术界各个科学领域。在此,R0是一个平均值。R0为1时代表一个教授被一个新博士取代。R0最高值是在环境工程学中,此时R0值为19。它的最低值6.3出现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但仍意味着对于那些在5.3范畴内的博士们,终身教职仍把他们拒之门外。换言之,拉森博士说,对于不是硬要追寻教授职位的84%的生物医学新兴博士们,他们应该追寻工业或者其他领域的机会。

生物医学专业路途愈来愈难。从1993年到2013年以来该专业的博士生增长了83%,从10万增至19万余人。虽然大多数人找到了工作,但只有一半的人跻身学术界,而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获得终身教职,而对于这些幸运的大多数来说,这便是学术训练的目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院外研究副主任麦克·劳尔博士说:“过去获得生物学博士的大多数人都会进入学术界,现在,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人了。”

许多人又花上数年读博士后,将其作为“观望时期”。博士后是临时职位,主要为教授工作,从教授的研究经费中支取工资。2016年一个生物医学博士后大约能够支取4万美金,而这个数字从1998年至今没有变动过。

为什么这些聪明人还作如此选择?博士后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他们自己的研究经费,但申请成功率愈来愈低。

2000年,有32%的人成功申请到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经费,但现在只有18%的人能够申请成功。而这些申请成功的幸运儿平均年龄也稳步增长,1980年是35岁,而现在则是42岁,这意味着在生物医学领域见习到中年是十分正常的。现在的趋势是,经费往往授予那些以往申请成功的研究人员,所以要打破这一格局变得愈加困难。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创立过一项为新兴研究人员提供的研究资助,但也只有20%的申请者能够获得。许多新兴研究人员要在博士后上花五年或更久的时间,那对于基础研究的益处并不大。

未来研究所是一个新成立的支持年轻科学家的团体,盖瑞·麦克道尔博士是该团体的执行主任。他表示:“教授招收博士后的动因在于,让那些跟随他的博士后尽可能多地完成科研任务,以使他本人获得研究经费。我曾经听一个博士后说,有一个教员对他说‘现在不是你进行独立研究的时机,你现在要做的只是帮助你的导师走上学术巅峰。’后来这位博士后说,‘不过是廉价劳动力’,但年轻的科研人员为到达这样的位置仍要经历一番竞争。”盖瑞·麦克道尔博士在拥有现在的位置前曾做过两次博士后研究,“人们拼命去工作,拼命在学术圈获得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终身教授的数量正在减少。一些大学,像麻省理工之类正在抵制这种趋势;麻省理工30年间终身教授的数量稳定在1000人。但往后随着教员的退休以及更多的人参与竞职,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而如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莫尔豪斯医学院就不再提供终身教职。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生物医学部门主任凯·伦德说,对于那些将科学作为事业追求的学生的导师来说,最好的事是当他们还是本科生时坐下来深入和他们谈一谈。伦德博士说:“大多数时间,人们并未深入考虑过为什么要选择此路。他们只是说,我喜爱科学,我擅长它,我要读博。”
人到中年仍博后:“青椒”生存艰难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