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期刊编辑的技术审查:成功在于细微处

摘要: 在学术圈内,同行评审是一项无偿行为。如此耗时耗精力的服务,只有用心完成的稿件才值得拥有。为了不浪费审稿人的时间,期刊编辑在送审稿件之前会进行技术审查 (Technica ...
在学术圈内,同行评审是一项无偿行为。如此耗时耗精力的服务,只有用心完成的稿件才值得拥有。

为了不浪费审稿人的时间,期刊编辑在送审稿件之前会进行技术审查 (Technical check)。确保稿件版面整齐、具有可读性,是避免被编辑丑拒的前提。

如果稿件没有通过技术审查,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拒稿,二是建议按要求补充材料或修改稿件后重新提交。后者与正式的回修步骤相同,需要撰写详细的修改说明 (Response to technical check)

下面从编辑的角度总结技术审查中的常见问题。

1[size=1em]材料完整性
提交清单 (Submission checklist) 中列举的材料必须齐全。通常包括附信 (Cover letter)、亮点 (Highlights)、文题页 (Title page)、正文 (Manuscript)、致谢 (Acknowledgements) 、基金项目 (Funding)、图表 (Figures & Tables) 等。常见问题包括致谢、基金和图表的位置。

  • 致谢:不同期刊可能要求将致谢放在文题页或正文末尾
  • 基金:在文题页或正文末尾说明,或者投稿时在线填写
  • 图表:插入正文、附到文献列表之后 (每页一图)、或单独上传图片文件

2[size=1em]正文格式
期刊常用格式如下,并不需要严格按照范文设置双栏等形式

  • 文字:10.5 或 12 号,Times New Roman 或 Arial
  • 距离:1.5 或 2 倍行间距,1 英寸或 ~2.5 厘米页边距
  • 间隔:段落开头使用首行缩进,而非连续空格;各章节之间使用分页符,而非连续空行。


3[size=1em]语言表达
对于国内作者,撰写的稿件难免含有语法错误或不地道的表达。少量的语法错误不会影响编辑对稿件内容的整体判断。然而,如果放眼望去满篇都是以下问题,编辑就不得不说No了。

  • 单词拼写错误:Word 自带红色波浪形下划线提示
  • 短语搭配形式:Word自带绿色波浪形下划线提示
  • 主语或者动词:必须明确 "who" "does" "what"
  • 冗长句式:普遍超过3行/句,有时甚至4–5行/句
  • 头重脚轻句式:主语部分约占句子的2/3,难以理解
  • 平行句缺少连词:罗列结构相同的短句,一”逗“到底


4[size=1em]布局谋篇
如同庖丁解牛,编辑眼中的稿件往往被分割成五六七八个部分。确保每个部分篇幅合理、结构清晰、阐明研究问题,是通过初审查的最重要部分。以下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总结常见问题。

  • 摘要 vs. 结论:摘要150字以内过短,300字以外过长;结论中详述各种数据结果,缺少对整体发现的概括总结
  • 前言 vs. 讨论:前言500字以内较短,1000字以外过长;讨论中大量罗列文献,缺少对本文结果的原理分析
  • 方法 vs. 结果:方法500字以内较短,1000字以外过长;结果中重复方法细节
  • 结果 vs. 讨论:结果中夹杂讨论 (indicate/suggest 各种推理猜测);讨论中重复结果 (showed/found 各种数据规律)


5[size=1em]图表设计
一篇深度好文离不开精美的图表。常见的图表问题总结如下。

  • 标题:缺少样品、参数、研究区等,使读者离开正文难以理解图表
  • 内容:缺少单位、误差、或统计分析结果 (以*或abc表示显著性差异)
  • 格式:图片分辨率低下,错误使用 JPEG ,而不是 TIFF 或 EPS 等格式
  • 形式:单个图表内部过于拥挤 (可拆分),或者多个图表过于简单 (可组合)


结语:在技术审查阶段,编辑重点审查材料的完整性以及稿件的语言表达和内容框架,当然文档格式和图表设计也不可小觑。从细微处入手,方能赢在起跑线上。
(林超峰)

期刊编辑的技术审查:成功在于细微处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