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疫情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世界各地的发病情况不同,只是16世纪开始,随着人类活动的世界化,天花才开始肆虐。18世纪,英国移民把天花带到了澳大利亚,最终传遍整个世界。天花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从而引起发恶性传染病,并且天花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可以在患者痂皮和用过被服上生存数月或更久。 中国从唐宋时代就有了记载预防天花的种痘法,具体方法是:用棉花蘸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童鼻内,使人因吸入少量死病毒产生免疫抗体。后来又有医生用皮肤接种的方法。明清时期我国还有了专职的“痘医”。1568年,明朝著名小儿医生完全出版《痘疹世医心法》,对中国古代的各类种痘方法做了总结。不过,因为古代的接种技术有限,难免混入活病毒并引起个别接种者感染天花致死,并且方法各不相同,没有统一标准,加上迷信和战乱,所有,没有大规模推广。 中国的种痘方法后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东欧,当时在土耳其的英国大使馆做翻译工作的大使夫人玛丽·沃特利·蒙塔古女士为自己的孩子接种成功,让天花在18世纪20年代在英国逐渐施行。1754年,皇家医学院把天花接种列入教学课程,使得英国成为当时天花接种最广泛的国家。 后来经过外科医生佩特里亚克改进了接种方法,使接种处皮肤损伤大大减轻,结果使接种方法更加安全。这种人痘接种方法英文是variolation。 通过预防的方法,使人们摆脱了以往无法治疗的传染病,这是近代医药学的最大成就。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在社会对天花接种的关注氛围中,一些医生发现牛痘接种可以预防天花。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于是,后来就发展了接种牛痘的免疫方法,即牛痘天花疫苗。 天花疫苗成为人类第一种疫苗有其必然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动物之间有一种与天花病毒类似的传染病毒—牛痘病毒。它在啮齿动物之间特别容易传播,也会从动物传染到人。但这种牛痘的毒性弱,一般只引起人手上起一些痘疹,并会自愈。 1798年詹纳发表了自己的牛痘接种成果,1800年,这一成果被欧洲大部分国家得知,并被传播到美国。后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1840年,英国政府开始免费为民众实施牛痘接种免疫。 虽然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消灭天花的运动,冻干粉和分叉针被大力推广。经过数年的努力,1977年后,除了一次实验室事故外,再也没有出现天花病例。 原文摘自:jzcx.net/article/523.html,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花疫苗的起源:牛痘病毒?近代免疫学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