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从起步到提高,从自为到自如——谈研究生的三年学习/工作生涯

摘要:  在原始部落里,人们以打猎为生。有三个人经常一起合作到森林里打猎,他们一个是搜寻者,天生眼力极好,勇敢无比;第二个是神箭手,另一个是挑夫。在森林里,眼力好的走在 ...
 在原始部落里,人们以打猎为生。有三个人经常一起合作到森林里打猎,他们一个是搜寻者,天生眼力极好,勇敢无比;第二个是神箭手,另一个是挑夫。在森林里,眼力好的走在最前面,东瞧瞧西看看,发现猎物后马上告诉神箭手,神箭手一箭射去,猎物应声毙命,挑夫就跑上去捡起猎物挑在肩上。这天他们三人总共打了20只野兔。
  如果你是搜寻者、神箭手或挑夫中的一个,请问你想分得几只兔子?
  搜寻者认为,他天生眼力过人,又有胆量在丛林中冲锋在前,而且部落里有天生好眼力的人不到10人,他觉得他应该多分几只兔子。
  神箭手认为,他苦练十多年才练就百发百中的功夫,而且部落里神箭手只有3位,他觉得也应该多分几只兔子。挑夫认为,他既要桃着重担跟上队伍,又要整理保管猎物,所以分得的兔子不能太少。结果,多次这样的试验后,无一例外地,我们把三种人的期望值加起来,都超过了20只。
  这个寓言说明,人在与他人的合作中,都会高估自己的劳动价值,但是,究竟谁才是最大贡献者呢?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实际的捕猎过程中,角色会有所不同,有指的,有打的,有捡的,研究生就属于第二类。
  之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指兔子和打兔子的区别。我将这一比喻进行了拓展和推广,本科学习知识是去捡已经被打死的兔子(就是上述故事中的第三个角色),那些知识是固定的,经过很多代人的努力获得,公认的东西;而研究生阶段面对的则是活物,大家就必须学习瞄准兔子的本事,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打到那只目标中的兔子;博士生阶段是打更大更多的兔子,博士后是自行寻找有兔子的森林……
  在我国,掌握知识是中国本科生的基本要求,研究性要求对于本科及以前的阶段而言一直是很弱的,这一点甚至成为我国教育体系必然的特点和劣势。
  研究生大多是超过二十岁的人,从这一阶段才开始开展研究型教育,确实是有些晚,因为这个时候大家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转换变得极为困难,颠覆式的创新更是变得艰难。
  而创新虽有继承性,同时更要表现出和以往的差异化,这对于批判性提出了愈发高的要求,只说“yes”的人则很难实现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研究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不能一味的继承而忽视差异性。

  在研究层次当中,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研究、现象研究、机理研究、机制研究都可以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而言,学的内容并非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刻画现象、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释机理、设计机制的全过程。
  什么是问题研究?问题研究也讲究“知己知彼”。首先,你研究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其次,可能得到的结果有哪些,希望得到的结果是什么。研究生期间,往往是导师给你一个问题,你自己去开展研究,也许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简单并不等于没有深度和难度,不等于不能有重大发现,好的研究结果来自于提出好的研究问题。
  方法研究,顾名思义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现有方法进行记录、考察、分析和改进,设计出最经济、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
  那么,还有范式研究、现象研究、机理研究、机制研究。什么是机理研究?任何事件的发展都有其内在机理,任何事件的处置也有其相应的机制,我们可以通过对事件的机理进行分析,对其机制进行设计。

  不同学科有不同要求,我认为对于公共管理,应急管理而言,发现问题是好的研究,对于问题出现的逻辑进行探索也是,提出一套机制解决问题也是。
  那么,凡是有所创新,有所探究验证,有所贡献的都可以说是好的研究。我一直强调,研究生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好的研究,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研究,哪些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的文章等问题。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不要什么研究文献都看,要有所筛选,知道什么是好的研究后再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那么,研究生期间应该掌握哪些能力或品质?或者说应该对自己的个人规划做出哪些要求,我想重点有这几方面。
  首先第一点,见识。研究生在研究期间不是一味的写论文、改论文的枯燥重复,而是应该多出去看看,了解社会其他学者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从而探索出一般人所想不到的看法,一旦有人把它说出来之后,这种看法会令人拍案击节,并感叹为什么自己事先没有想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重叠成功人的脚步,学习的经历与实践的经历渐渐厚重起来,具有个人风格的见识便慢慢形成了。
  第二点是认知。认知能力是说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研究生期间,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同样也是一大中心任务。
  第三点是交流。研究生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和论文打交道,但这并不是说你只需要和论文作伴即可。多和人交流,多和比你厉害的人交流,不仅可以缓解研究所带来的压力,同样也可以发散研究思维、创新研究内容,沟通交流在任何研究时期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点,提升,形成个人风格。研究生最可怕的是你和其他人一样,没有个人特色而言。每个人都渴望追求与众不同,让人一眼就发现,研究领域更是如此。如若自己的研究和他人一样,那还有什么意思,更别提让别人感兴趣。

  在我的研究团队当中,每个人都不乏特色,我带领团队中的研究成员参加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争取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培养每位研究成员的见识、认知与交流能力,从而使每个人都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
  包括这次暑期在韩国举办的中韩双边研讨会,我就分别带领一、二、三年级的一位同学参加,带领他们做相关研究,包括这次暑期还没正式入学的房亚楠同学,她利用暑期大家玩儿的时间在做这个事情,已经比大多数人先踏入了研究生的生活,并且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陈安)

从起步到提高,从自为到自如——谈研究生的三年学习/工作生涯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