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张仲景传奇:名医是怎样形成的?

摘要: 题记→在中医的历史上,有没有旷古绝今的人物。当然有,至少,张仲景应该算上。张仲景在乱世中,家族饱受伤寒疾患折磨,死伤大半,在同郡名医张伯祖的引导下,研习中 ...



题记
在中医的历史上,有没有旷古绝今的人物。当然有,至少,张仲景应该算上。张仲景在乱世中,家族饱受伤寒疾患折磨,死伤大半,在同郡名医张伯祖的引导下,研习中医典籍,终成一代宗师,《伤寒杂病论》,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这样的名医人生又是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医路有你》一书。

从首次接触《医路有你》的书稿到把她变成纸书,是一段煎熬的日子。之所以说煎熬,是因为其中有太多需要把握的东西。毕竟,小说不同于学术作品,不是中医编辑的强项。

我需要把握的,虽没有对与错、是否严谨等问题,却有着太多的是否妥当、如何更好。回首这段时间,愿将其中的感悟梳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中医与人文

抛开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议题,客观地讲,做中医是需要理性的,因为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病人,和纷繁复杂的病情,不容丝毫马虎。相形之下,人文却是允许想象、鼓励感性的学科。或许正因如此,能够把中医题材写好的人不多。这也正是我对这个选题感兴趣的原因。

张仲景,一个中医都熟悉的人物,不少老百姓也知道,但有关他的生平却知之甚少。用作者舒晗的话来说,“既然不能还原真实的张仲景,何不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在尊重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更多地注重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勾勒?”这是作者的写作初衷,也是解开与本书有关的许多疑惑的钥匙。

起初,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医读者,都认为这本书里涉及医学的内容不够多。然而,某一天,一个从事其他行业的朋友却说,她通过读这本书懂得了很多医学常识,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医患纠纷有了新的看法,知道医生也不容易。从那天开始,我明白了,医学内容的多与少,不该作为评价这部小说的标尺。


作为专业人员,从走入中医之门开始,我们更多地关注张仲景对于中医学术的贡献,而忽略了或者说不愿意承认他凡俗的一面。而能够静下心来读这本书的读者,关注的却未必是中医学术本身。

在这一点上,作者也是用心良苦。她关注的,是张仲景作为东汉末年那个特定时代的人,他的生存环境、个人发展以及切身感受。特别是仲景晚年那句“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惜命”,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如何过好活着的每一天。


换一个审视的角度,我发现自己很快就融入作品之中,也更好地理解了其中的对白与描写。鸡舌、百合,这些中医人司空见惯的药材,在书中都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情味。有关附子、独活的隐语(谜语),在伯祖离去后的除夕之夜,则越发衬托出女主人公孤苦、凄凉的心境。


一草一木总关情。中医作为“仁术”,其相生相克、阴阳既济的思想,脱离现实的七情六欲,恐怕刻板;中医作为医者,其对医圣的学术发掘,抛开他既定的生存和学习环境,难免片面。因此,人文张仲景的出现,对整个中医界来说,虽然有点突兀,却令人耳目一新。


张仲景传奇:名医是怎样形成的?
好东西,值得学习。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