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美捷登”,文章版权归武汉美捷登生物有限公司所有。
作者:美捷登学术部Lestat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三年多后,仍有6500万甚至更多的人笼罩在长新冠的阴影中。而长新冠(指新冠病毒感染后,症状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现象,其症状包括头痛,疲劳,“脑雾”等)的定义也存在着争议,发生的原因也难以捉摸。但研究人员现在有足够的数据来为有关该病症的紧急问题提供一些初步的答案,例如可能改善病症的时间量程、增加患新冠后遗症风险的因素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它。
[url=]有多少长新冠患者有所好转?[/url][url=]这个问题的答案部分取决于一个人是否被判断为康复。这取决于长新冠的定义,然而这一定义的差异很大。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感染SARS-CoV-2后三个月内出现的症状,持续至少两个月,尽管这一定义也存在争议。[/url]
[url=]在5月份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追踪了1106名在接种疫苗之前感染了SARS-CoV-2的成年人。感染6个月后,22.9%的人仍有相关症状。一年后降至18.5%,两年后降至17.2%。[/url]
[url=]“一旦过了12个月,它就会趋于平稳,”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流行病学家Tala Ballouz说,“第一年康复的机会更高,一年后,它就更像是一种慢性疾病。”[/url]
[url=]在今年5月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中,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生物统计学家Andrea Foulkes及其同事表示,在感染新冠并且后遗症持续6个月的人中,有三分之一在9个月后不再有相关症状。[/url]
[url=]长新冠的风险因素?[/url][url=]今年3月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确定了引发这种疾病的一系列风险因素:女性、年龄较大、体重指数高以及吸烟。但最大的风险与某些先前存在的疾病有关,如哮喘和糖尿病,以及曾因新冠住院。[/url]
[url=]另一个关键因素可能是最初感染的严重程度,冰岛大学流行病学家Unnur Anna Valdimarsdóttir表示。4月份在medRxiv上发布的一份预印本中,Valdimarsdóttir及其同事发现,感染新冠必须卧床7天或更长时间的人在诊断后27个月的症状往往比那些新冠症状没有严重到让他们卧床不起的人更多。[/url]
[url=]从好的方面来看,今年4月发表的一篇预印本发现,第二次感染SARS-CoV-2导致新冠后遗症的风险低于第一次感染。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每次后续感染是否会进一步降低风险。[/url]
[url=]这项研究和Valdimarsdóttir的研究都没有经过同行评审。[/url]
[url=]长新冠可以治疗或预防吗?[/url][url=]现在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接种疫苗可以降低长新冠的风险。在3月的一项荟萃分析中,接种过两剂疫苗的人比未接种疫苗的人患上后遗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同样,英国牛津大学的医学统计学家Martí Català Sabaté及其同事在6月份发表了一份预印本,追踪了来自四项研究的1000多万接种疫苗的人和1000多万未接种疫苗的人。研究人员一致发现,接种疫苗的人比未接种疫苗的人患长新冠的可能性更小。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url] [url=]英国诺里奇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心脏病专家Vassilios Vassiliou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Vassilios Vassiliou是上述3月份荟萃分析的合著者之一。[/url]
[url=]即便如此,有几种药物显示出预防新冠后遗症的希望。一种是二甲双胍,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标准药物。在6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的肥胖医学医生Carolyn Bramante及其同事对1126名超重或肥胖的人进行了跟踪调查。到研究的第300天,在急性疾病期间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中,有6.3%的人患有新冠后遗症,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10.4%。Ballouz表示,结果看起来是“有希望的”,但需要在其他群体中再试验。[/url] [url=]与此同时,今年3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在急性期服用抗病毒药物Paxlovid(一种药物尼马特利韦和利托那韦的组合),可以降低长新冠的风险。这个结果“也很有希望”,Ballouz说。但这项研究也还需要再试验,因为研究参与者大多是男性。[/url]
[url=]但根据1月份发表的一篇评论,预防药物对那些已经患有长新冠的人没有帮助,长新冠可能影响“10%的感染者”;同样,世卫组织估计患病率为10-20%。Ballouz说:“真正的好处是,一旦人们被诊断出患有长新冠,就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url]
[url=]参考资料:[/url]
- [url=]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2121-7[/url]
- [url=]Davis, H. E., McCorkell, L., Vogel, J. M. & Topol, E. J. Nature Rev. Microbiol. 21, 133–146 (2023).[/url]
- [url=]Ballouz, T. et al. BMJ 381, e074425 (2023).[/url]
- [url=]Thaweethai, T. et al. JAMA 329, 1934–1946 (2023).[/url]
- [url=]Tsampasian, V. et al. JAMA Intern. Med. 183, 566–580 (2023).[/url]
- [url=]Shen, Q. et al.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3.04.18.23288720 (2023).[/url]
- [url=]Bosworth, M. L. et al.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3.04.13.23288522 (2023).[/url]
- [url=]Català, M., et al. Preprint at SSRN https://doi.org/10.2139/ssrn.4474215 (2023).[/url]
- [url=]Bramante, C. T.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3)00299-2 (2023).[/url]
- [url=]Xie, Y., Choi, T. & Al-Aly, Z. JAMA Intern. Med. 183, 554–564 (2023).[/url]
阳后症状是否“挥之不去”?一文带你了解“长新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