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和我聊天,说在复试结束后,他要求录取的几个学生好好看一本数学教材,在开学前有个小测验,按说这个课是本科阶段的必修课,也是考研的科目,应该不会有太大难度。
可是,前几天有个本校考进来的学生告诉他,不想参加这个测验,要换导师;朋友把这个学生推荐给了另一个做人工智能研究的老师,学生在交流了解后,觉得也不好做,继续提出换导师;朋友又给学生推荐了第三位老师,老师给学生一篇论文,第二天学生说看不懂,仍要换导师。
问题出在哪里?
1)有些学生对研究生学习有巨大的认知偏差,以为研究生仍象本科那样坐在教室里听课,各科考试及格就行;
2)有些学校本科教学有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简单,导致不少学生只愿意学一听就懂的东西,稍难一些的课程就排斥。内容讲的越简单,老师越受欢迎,讲枯燥深奥内容的老师反而被边缘化,被认为讲的不好,严重的还会评教不合格;
3)但凡本科阶段的老师们受过必要的科研训练,在四年的时间里,大量的环节包括:授课,毕业设计、座谈交流节,通过只言片语也会让本科生知道什么是研究,怎么来应对未知的问题。然而,不少老师并没有这样的训练。
但愿这位同学能找到娱乐化的研究生导师。(刘忆宁)要求更换导师,学生认知偏差的原因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