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由北宋徽宗时期主管营造的将作监李诫编撰成书,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百科全书”。该书体系严谨,内容丰富,书中几乎包括了当时建筑工程以及木结构制作的各个方面,与周代《考工记》和清雍正《工程做法则例》并称为“中国古代官方建筑的三大宝典”。其总结了当时和前代工匠的建筑经验,并且加以系统化、理论化,是我们研究宋金元建筑的重要理论依据。作为宋代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的集合与总结,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营造法式》刊印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作为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文本,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和《元祐法式》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原书《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年)编成,但因为没有规定模数制,也就是“材”的用法,而不能对构建比例、用料做出严格的规定,建筑设计、施工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现在通用版本为1919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的丁氏抄本。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全书由36卷,357篇,3555条组成。除释名、诸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前面还有“看样”和目录各1卷。看样主要是说明各种以前的固定数据和做法规定及做法来由,如屋顶曲线的做法。其中第1、2卷是《总释》和《总例》,对文中所出现的种建筑物及构件的名称、条例、术语做一个规范的诠释。指出所用词汇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确切叫法,以及在本书中所用名称,统一语汇。 第3卷是壕寨制度、石作制度; 第4、5卷大木作制度;第6至第11卷小木作制度; 第12卷雕作制度、旋作制度、锯作制度、竹作制度; 第13卷瓦作制度、泥作制度;第14卷彩画作制度; 第15卷砖作、窑作制度等13个工种的制度,并说明如何按照建筑物的等级来选用材料,确定各种构件之间的比例、位置、相互关系。 第16-25卷规定各工种在各种制度下的构件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 第26-28卷规定各工种的用料的定额,和所应达到的质量; 第29-34卷规定各工种、做法的平面图、断面图、构件详图及各种雕饰与彩画图案。
《营造法式》最大贡献是卷五中的大木作制度首先规定了“材”的用法,书中载有“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材份”制最为世界建筑上最早的工程模数制度,在控制建筑尺度的规模,确定建筑的结构和装饰比例,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和贪腐现象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材份”模数制度让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达到了高度统一的标准化、模数化和预制装配化。
此外,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对《营造法式》的成书和文化传播也有着深刻影响。同为北宋时代的毕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即公元1041至1048年,用胶泥改进了活字印刷,约50年后的《营造法式》成书之时,活字印刷术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成熟。《营造法式》除了文字部分使用活字印刷,文中的柱梁台榭等木构瓦件和石刻图案基本使用雕版印刷,而作为全书色彩最为精美华丽的五彩遍装彩画部分则使用了技术更为复杂精密的套版印刷技术。
《营造法式》作为上承秦汉下启明清的古建筑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建筑科技成就的卓越体现,其中蕴含的材料学、力学、建筑学、美学等原理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脉络,向公众科学普及其文化历史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于飞,来源:微科普
原文地址:https://www.wkepu.com/wenhua/renwen/5799.html
营造法式--中国古代建筑的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