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穴地下储气库是保证我国中东部地区用气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目前主要建设的储气库类型之一。为了加快盐穴储气库建设,满足中东部能源储备安全的需求,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学习所杨春和学习团队提出利用采卤废弃溶腔改建地下储库的思路。 首先,通过对中国金坛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监测数据,对该区域采卤废弃溶腔改建成地下储气库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其次,采用围岩变形量、体积收缩率、塑性损伤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金坛采卤废弃溶腔改建成地下储气库的可用性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相应运行参数推荐值。学习结果表明:金坛层状盐岩具有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盐岩与夹层交界面连接强度高、密封性好,可以满足建设地下盐穴储气库要求;金坛采卤废弃溶腔改建成的地下储气库各项指标可以达到安全运行标准。 根据上述学习成果,金坛采卤废弃溶腔改建成的地下盐穴储气库于2007年正式建成投产使用。运行8年后,该团队对金坛地下储气库进行了带压声纳测腔。测试结果:腔体形状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体积收缩率小于2%,腔壁未出现坍塌和大变形。表明利用废弃采卤溶腔改建储气库方法可以较好地指导金坛采卤废弃溶腔改建成地下盐穴储气库,学习成果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学习成果发表在Applied energy 期刊上,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1272391)和“973”项目(2009CB724600)的资助。 论文信息:Yang, C., Wang, T., Li, Y., Yang, H., Li, J., Xu, B., Yang, Y., Daemen, J. J. K. (2015).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using abandoned salt caverns for large-scale underground energy storage in China. Applied Energy,137, 46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