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令人赞叹!西北农大访问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微信登录

令人赞叹!西北农大访问记

摘要:   3734造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前留影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7/4/25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作为旅欧陕西专家学者联谊会的新闻记者,应邀参观访问了我国著名的农科高等学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3734造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前留影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7/4/25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作为旅欧陕西专家学者联谊会的新闻记者,应邀参观访问了我国著名的农科高等学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从西安出发,汽车沿西宝高速公路飞驰,一小时就到了西农所在地杨凌。在此受到了西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余劲教授的热情接待。余劲教授是海归的精英,曾在日本京都留学,为经济学博士,如今一边担任行政工作,一边教课带学习生。他给我介绍了学校和所在地杨凌的一些基本情况,并联系宣传部(新闻中心)准备了许多材料,还让国际处的代向东老师全程陪同,使我能够顺畅地进行采访,了解到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三天的走访,使我惊叹:西农的确名不虚传,是一所享誉国内外的高等农业学府。
  西部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
  杨凌在西安以西82公里。全称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陕西省直辖,并和19个中央部委共管,具有地级行政级别。面积124平方公里,下辖杨陵区(隋文帝杨坚的陵墓,泰陵在此地,俗称杨陵),总人口16万,城市人口占一半。交通便利,陇海铁路,西兰高铁,西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被尧举为“农师”),也是周王朝的先祖后稷,受封有邰,即杨凌,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
  今日杨凌是一座美丽的农科城,街道宽阔整齐干净,天色蔚蓝,空气清新,远远好于大城市。杨凌的核心就是西农。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与西农有关。西农分北校区(老校区)和南校区(新校区),相距约1公里。校园面积5652亩,校舍建筑面积96.73万平方米。校园布局疏朗,风景秀丽,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的美誉。以南校区(新校区)为例,东西宽1100米,南北长1300米,以路网和林带间隔为五个功能区:中央布有行政楼、科研楼、图书馆和农科楼,北有博览园,东南有林学、文科楼等,西南分布着学生生活区和体育活动区。功能区之间构成现代田园景观,道路多以行道树命名,如银杏路、法桐路、栾树路、苦楝路、鹅掌楸路,还有牡丹园、灌木园,碧波荡漾的小西湖和好几个文化广场。光听听名字,你就知道这里有多美!
  在校史馆,我看到了关于西农历史的介绍。20世纪30年代初,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刻,日寇侵占了东北,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在全国“开发西北”、“建设国家战略后方”的呼吁声中,民国元老于右任、杨虎城将军,以及戴传贤、张继、辛树帜等社会贤达倡导“在中国旧文化发源地上建设中国新文化”,其中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创办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址选在陕西武功西南部,也就是今天的杨凌。1934年正式建校,从而诞生了我国西部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于右任被公推为学校首任校长,从1936年起到1967年,留英德归来的生物学家辛树帜(1894-1977)两度担任校长,共达20年之久,为学校贡献良多,得到毛泽东“辛辛苦苦,独树一帜”的赞誉。
  老校区的3号楼就是建校之初的主楼,曾遭日寇军机的轰炸,如今还留有被炸的痕迹。楼前竖立着建校恩公于右任和辛树帜的塑像,以及戴传贤(字季陶,1891-1949,考试院长)的建校奠基铭石碑“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
  在抗战的烽火中,北大农学院、河南大学畜牧系等内迁院校并入,西农扩建为西北农学院,办学水平步入全国一流行列。新中国建立后,西农进一步发展壮大,1999年,在国家科教体制改革大潮中,西农和同处杨凌的西北林学院以及5个科研单位合并在一起,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项事业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成就斐然 地位显赫
  80多年来,学校一代代师生员工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宗旨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植根三秦大地这块华夏农业文明厚土,艰苦创业,奋力前行,培养出16万英才俊彦,产出大批创新成果。正如校友茹改生诗作西农80周年大庆有感所咏:
  华夏九州农肇始,后稷教稼在周原。
  校园古朴诚可忆,有邰故国展新颜。
  名师荟萃研习久,教科双丰美名传。
  欣闻母校八旬日,四海学子聚岗前。
  西农在小麦遗传育种(如育种专家赵洪璋培育的小麦年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品种“小偃6号”)、小麦条锈病防治、农业水土工程(如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园艺作物品种选育(如我国自育苹果优良品种“秦冠”、 “西农8号”西瓜、“秦白”系列大白菜)、秦川肉牛品质改良方面,硕果累累,还培育出莎能奶山羊、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体现了学校“把学问做在大地上”的优良办学传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今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陕西同时名列985和211工程的高校只有西安交大,西工大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家。在全国,同时名列985和211工程的高等农林院校只有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所,由此可见西农的显赫地位。
  如今西农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有24个学院(系、所、部)和学习生院,包括一些特色学院,如风景园林艺术学院、葡萄酒学院等等。现有本科专业65个,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博士后流动站13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为实现 “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而奋斗。该校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学习中心3个。组建了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获得了数以千计的发明专利。
  西农坚持开放式办学,先后与世界141所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如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德国霍因海姆大学(Universitt Hohenheim,位于斯图加特附近,是欧洲著名的农学学府),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gen),日本宫崎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年均上千名国(境)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在校外国留学生达500多名。
  2016年11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倡议发起,来自我国与俄罗斯、中亚、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丝路沿线12个国家的59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签署了杨凌宣言,共同决定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秘书处设在西农。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丝路沿线农业科教单位的合作开启了新模式,进入了新阶段。由此也凸显西农在世界农学方面的重要地位。
  人才强校 广纳英才
  全校现有本科生2万多人就读, 各类学习生近9000人。历年来共有15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师资方面,学校广泛吸纳海内外有识之士和青年才俊来校工作,现有教职工4469人。其中教师岗位2192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14人,副高级758人。现有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西农人才办主任庄世宏介绍说,全校78%的教授、副教授有在海外留学访学的经历。
  西农自从2004年以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成绩显著。十多年来引进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200多人,其中海归达130人,从美、欧、日、韩、加、澳、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归来。人才办工作人员随手打印出一份从德国来西农的高级人才列表,共有11人,他们分别在弗莱堡、科隆、柏林洪堡、汉诺威、基尔、吉森、法兰克福大学和马普学会留学或工作过。如今在西农生命学院、林学院、植保学院、动医学院、资环学院等机构挑起教学科研的重担。
  庄世宏主任介绍说,西农有国家“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8人,“长江学者”(教育部延揽海内外中青年精英项目)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西农还聘请外国学者,如特聘德国人马丁教授全职工作,用英语讲授动物行为学。据介绍特聘教授年薪可达40-80万元。
  庄主任说,对于海归青年英才来说,事业发展的关键是归国头三年,堪称黄金期。为了保证这些人才全身心投入,西农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给与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方面,对于海归博士后,授予教授、副教授,担任硕导、博导,优厚的工资待遇,还提供科研启动费。生活方面,提供一套至少140平方米的住所,安家费10-40万元;给配偶安排工作;西农幼儿园、小学和附中则为海归学者的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至于杨凌的优越环境和便利交通更是很多地方难以媲美的。
  以在德国弗莱堡大学获博士学位的赵善廷教授为例。他在发育神经生物学方面拥有雄厚学习基础和经验,2011年回国。短短一年间就成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和西农“后稷学者”特聘教授。他的学习对防治老年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促进人们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他还作为博导带学习生,并承担着为本科生讲授“组织胎胚学”课程的任务。今年他被任命为校图书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现代化的校图书馆楼。该馆馆藏图书250多万册,电子本图书100万种。图书馆实行开架开放服务,每天开馆14小时,阅览室里坐满了阅读书籍和自习的学生。
  除图书馆外,西农还建有占地200多亩的农林博览园,内设动物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亚洲最大的昆虫馆、土壤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附校史馆)等5个博物馆,以及植物分类园、树木园、中草药园、五谷园、蝴蝶园等。这个博览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农业主题博物馆组群,各类标本收藏量居全国高校之首。它既为教学科研服务,还向公众开放,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几十万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为农业和生物科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令人赞叹!西北农大访问记  |  责任编辑:晓木虫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