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科研:杨振宁的感悟与结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科研:杨振宁的感悟与结论

摘要:   在我国,杨振宁发表了不少关于科研的哲学性解释。就学科看,是宣传科学学习中理性原则。  而如果对科学学习加上哲学理性原则约束的话,那么我国学界很多人的学习就够不上科学学习这个称谓。这是得罪一大片人的 ...

  在我国,杨振宁发表了不少关于科研的哲学性解释。就学科看,是宣传科学学习中理性原则。
  而如果对科学学习加上哲学理性原则约束的话,那么我国学界很多人的学习就够不上科学学习这个称谓。这是得罪一大片人的观点。
  近日,科学网新闻上登出了杨振宁的一个近日致辞。谈科研精神。这实质上还是谈科研的哲学理性问题。以下是杨振宁致辞全文,
  “双螺旋在1968年发表,刚开始并不是一本书,只是一本科学报告。我记得它立刻就闻名科研界。它的成名有几个原因。第一,它写的非常生动。你把书拾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了。第二,它利用常人能理解的词语非常细致地解释了学习过程中的氛围,包括过程中的绝望和最后的成功。这是人类史上一次重要的科学发现。”
  “但我认为,还有第三个原因。比起前两个,这才是我最珍重的原因。书中生动地描写出了一种新的美国科研精神。”
  “科研曾经是一个只局限于欧洲的领域。而在二战之后,美国摇身一变成为了全世界最重要的科研中心。而美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有几个原因。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有了一种全新的年轻的科研方法,这与欧洲的传统科研方法非常不一样。我很快乐沃森教授今天能在这里告诉清华大学这么多年轻学生们双螺旋的故事。”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和憧憬教育。但是中国的教育方式是传统的,从很多角度来讲其实和沃森双螺旋中描述的精神是相反的。所以我非常快乐沃森教授今天来到了这里向中国年轻人讲述他的书和美国精神,这个年轻的科研精神。”
  这里的概念“欧洲的传统科研方法”应该包含:1)实验(实证)学习方法;2)理性学习方法。
  这里的“全新的年轻的科研方法”指的是:从现有科学理论系统出发,进行思想实验(预测某个待发现的科学理论),再学习由实验来“证实”这个“思想发现”。
  对于20世纪科学理论的进展,先有“思想(或理论)发现”,再实现“实验验证(发现)”的特征的确很明显!这的确不同于传统的先有实验发现,再有理论建立(发现理论)的特点。
  我国的教育和科研沿用的是实用主义路线,从而不同于欧洲传统的“对实验发现进行理性抽象”的特点,而是改变为“实验得到理论的证实”,或是“理论得到实验的证实”。确失了“发现”这个环节。
  不同于“新科研精神”的是:思想上不足在理性原则上基于现有理论的“理论发现”,实验上不足验证(或推翻)“理论发现”的那类“实验发现”。而是改变为,选择性使用现有理论的“理论发现”(不足理性约束),实验学习上热衷于验证“实验发现”的后续“再验证”(或再发现)。
  从而,杨振宁的这个论点实质上指出了我国科研创新能力缺乏的根本原因。我们也注意到,杨振宁不再批评学术界,而是改为批评教育界。但是,听众是学术界。

科研:杨振宁的感悟与结论  |  责任编辑:虫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