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正房效应:定义和表现 一、定义 不同科研人员(项目、成果等)仅仅因为所处位置或者地位的不同,引起自己或外界对其评价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的优势方或者受益者,就拥有(产生)对劣势方或者受损者的正房效应。 二、表现 这里进行不完全枚举。 (1)985(211)高校的科研人员对非985(211)高校的科研人员拥有(产生)正房效应。 (2)政府资助的纵向科研项目对横向科研项目拥有(产生)正房效应。 (3)国家级课题对省部级课题拥有(产生)正房效应。 (4)SCI论文对非SCI论文拥有(产生)正房效应。 (5)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对低影响因子期刊论文拥有(产生)正房效应。 (6)海龟科研人员对土鳖科研人员拥有(产生)正房效应。 (7)有管理职位科研人员对无管理职位科研人员拥有(产生)正房效应。 (8)博(硕)导对非博(硕)导拥有(产生)正房效应。 (9)有荣誉头衔科研人员对无荣誉头衔科研人员拥有(产生)正房效应。 (10)获奖成果对未获奖成果拥有(产生)正房效应。 Ps: (1)查百度词条,有“正房”“效应”“正效应”,无“正房效应”,此词条的发表优先权本应归我,因为发表为王,不管是发表在正式的期刊,还是发表在博客微信。不过,我在这里声明放弃优先权,谁都可以不注明出处进行传播。 (2)正房本是一个普通的词条,加上效应二字变成正房效应后,就显得博大精深,就具有了学术气息。如果谁把正房效应看成是一个学术概念的创新,愿意去研究此概念的内涵、外延、成因、治理、政策启示等等,悉听尊便。 (3)正房有两个词源,一个来自房屋位置关系,与之对应的词汇有偏(厢)房;一个来自家庭成员的地位关系,与之对应的有小妾、小三、姨太,因此偏(厢)房效应、小妾(二奶、小三、姨太)效应与正房效应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共生共灭。 科研中的正房效应:定义和表现 | 责任编辑: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