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6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学习院植物生理生态学习所王二涛学习组关于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最新学习成果。学习论文Plants transfer lipids to sustain colonization by mutuali ...
6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学习院植物生理生态学习所王二涛学习组关于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最新学习成果。学习论文Plants transfer lipids to sustain colonization by mutualistic mycorrhizal and parasitic fungi 首次揭示了在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过程中,脂肪酸是植物传递给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并发现脂肪酸作为碳源营养在植物-白粉病互作中起重要作用。 菌根共生是植物与菌根真菌建立的互惠互利的同盟,也是自然界最为广泛的共生形式。植物可通过与菌根真菌共生高效率地从土壤中获得磷和氮等营养;同时植物把20%左右的光合作用产物传递给菌根真菌供其生长。每年大约有50亿吨的光合作用产物通过菌根真菌被固定在土壤中,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理论认为糖是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碳源营养的主要形式。 王二涛团队通过稳定同位素标定实验,首次否定了糖是植物传递给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同时,学习者采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代谢生物学的手段学习发现,植物宿主的脂肪酸合成对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是必须的,并且植物合成的脂肪酸能够直接传递给菌根真菌。进一步的学习发现植物基因合成的一类特殊脂肪酸分子,被植物的转运蛋白转运给菌根真菌。该学习系统揭示了脂肪酸是光合作用碳源的主要传递形式,推翻了传统认识,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学习还发现,在植物病原真菌相互作用中,病原真菌和寄主植物争夺脂肪酸作为其生长的碳源,进而侵染植物,造成作物的减产。通过降低植物病原真菌相互作用中脂肪酸的转运,能够有效地抑制病原真菌的致病性。该机理的揭示有助于将来选育抗真菌病害作物。 该工作是与福建农林大学学习员唐定中、植生生态所学习员杨琛以及陈晓亚合作完成的。该工作主要由博士姜伊娜和博士学习生王万晓、谢秋瑾等在学习员王二涛指导下完成。该学习获得科技部青年“973”计划、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