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生态中心在黄土高原植被

 找回密码
 注册新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生态中心在黄土高原植被

摘要:   半干旱地区植被-土壤水关系是国际生态水文学学习的焦点,也是半干旱区水资源植被承载能力的核心,目前主要采用地面观测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开展学习。受地面观测能力和植被-土壤水相互作用模型发展缺乏等因素的局限 ...

  半干旱地区植被-土壤水关系是国际生态水文学学习的焦点,也是半干旱区水资源植被承载能力的核心,目前主要采用地面观测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开展学习。受地面观测能力和植被-土壤水相互作用模型发展缺乏等因素的局限,在区域尺度上学习结果不确定性较大。而全球土壤水监测在传感器和反演算法上不断更新,由于不足土壤水地面监测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学习中心傅伯杰学习组从表征植被干旱特征的“植被覆盖—地表温度的三角空间”概念出发,提出了综合采用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来验证全球土壤水AMSR-E遥感产品的新方法,揭示了黄土高原植被变化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界定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导致大规模土壤水分下降的区域,学习发现森林-草地过渡带是土壤水分下降最为剧烈的区域。该项学习为大尺度植被恢复的区域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该学习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支持。学习成果发表在环境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



  学习流程图

生态中心在黄土高原植被  |  责任编辑:虫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