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遗传发育所等发现水稻中胚轴和胚芽鞘调控机制

 找回密码
 注册新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遗传发育所等发现水稻中胚轴和胚芽鞘调控机制

摘要: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学习所张劲松学习组和陈受宜学习组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黎志康学习团队合作,通过对一个高腰儿突变体gaoyao1 (gy1)的遗传分析,鉴定了调控中胚轴和胚芽鞘伸长的基因。进一步在自然群体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学习所张劲松学习组和陈受宜学习组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黎志康学习团队合作,通过对一个高腰儿突变体gaoyao1 (gy1)的遗传分析,鉴定了调控中胚轴和胚芽鞘伸长的基因。进一步在自然群体中鉴定了该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GY1376T。学习表明,GY1是一个定位于叶绿体的磷脂酶A1蛋白,作用于茉莉酸生物合成的第一步。它通过促进茉莉酸的合成从而抑制中胚轴和胚芽鞘的伸长。功能学习和遗传分析表明,OsEIN2和OsEIL2介导的乙烯信号通路通过抑制GY1及其它茉莉酸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来下调茉莉酸的含量,促进了细胞的伸长,进而调控了水稻中胚轴和胚芽鞘的长度。深入分析了GY1基因在3000份水稻基因组中的变异情况,发现了不同于gy1突变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GY1376T。GY1376T的存在与长中胚轴密切相关(如图)。生化分析表明,GY1376T具有低于对照GY1但高于突变体gy1蛋白的磷脂酶A活性。将对照品种日本晴的GY1376G转化到具有长中胚轴和长胚芽鞘的Kasalath品种(含有等位变异GY1376T)中,可促进茉莉酸合成,抑制中胚轴和胚芽鞘伸长。这项学习揭示了水稻种子萌发出土过程中,乙烯通过抑制茉莉酸合成从而促进中胚轴和胚芽鞘伸长的新颖机制。鉴于等位变异GY1376T在我国水稻品种中存在频率较低,因此,将优异等位变异GY1376T导入到不同主栽品种中,将可能培育新型旱种直播水稻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遗传发育所等发现水稻中胚轴和胚芽鞘调控机制  |  责任编辑:虫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