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昆明动物所揭示细胞清除病原体新策略和效应分子

 找回密码
 注册新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昆明动物所揭示细胞清除病原体新策略和效应分子

摘要:   近日,美国传染病学会会刊传染病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以Host pore-forming protein complex neutralizes the acidification of endocytic organelles to counteract intracellular pathogens ...

  近日,美国传染病学会会刊传染病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以Host pore-forming protein complex neutralizes the acidification of endocytic organelles to counteract intracellular pathogens 为题,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学习所张云组的最新学习成果。该学习揭示了脊椎动物防御和清除细胞内病原体的新策略和效应分子,为深入解析细胞囊泡化形成和调控的基础细胞生物学问题以及相关的生理病理作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线索,对于研发新的疾病治疗策略和药物也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昆明动物所副学习员李盛安和博士学习生刘龙是文章的第一作者,学习员张云是文章的通讯作者。
  胞内细菌、病毒等细胞内感染病原体能够利用多种策略适应以及改变宿主细胞的胞内环境,逃脱宿主的免疫防御。许多胞内病原体利用细胞生理性的内吞囊泡途径侵染细胞,并适应了细胞内吞囊泡的酸化环境以达到其感染的目的。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如氯化铵和氯喹等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内吞囊泡的酸化环境而抑制某些病毒和胞内寄生虫的感染,但宿主细胞是否存在相应的防御策略,内源性效应分子机器的身份以及调控网络一直是人们努力探究的重要问题。
  张云组前期从两栖动物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中发现了脊椎动物第一个新型孔道形成蛋白和三叶因子复合物betagamma-CAT (发明专利ZL200810058028.5),并发现该内源性蛋白质机器具有刺激细胞囊泡化形成的特性,在细胞内吞/溶酶体途径中形成膜通道并激活炎症小体(PNAS 2014,111,6702,封面故事)。李盛安和刘龙等学习人员进一步深入揭示该复合物具有调控细胞内囊泡酸化环境的功能。在宿主免疫防御中,以细胞内病原体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a monocytogenes)为模型的学习表明,该蛋白质机器可以限制李斯特菌从胞内囊泡的逃逸,并同时激发细胞外排驱逐胞内感染的病原体,有效抵御致死性的李斯特菌感染。
  该学习获得国家基金委-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云岭学者”的资助。
  文章链接



  孔道形成蛋白调控细胞内囊泡酸化环境清除胞内病原体昆明动物所揭示细胞清除病原体新策略和效应分子  |  责任编辑:虫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