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选择SCI IF还是选择 CiteScore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选择SCI IF还是选择 CiteScore

摘要:   最近,笔者看到CiteScore在主流网站上和朋友圈刷屏了。而作为科研前沿传播者蝌蚪士怎么能甘居人后,还是本着“科普大众,关爱科研、惠及生活”之原则,特开此栏,和大家一起来谈谈“CiteScore”的那些事儿…   ...

  最近,笔者看到CiteScore在主流网站上和朋友圈刷屏了。而作为科研前沿传播者蝌蚪士怎么能甘居人后,还是本着“科普大众,关爱科研、惠及生活”之原则,特开此栏,和大家一起来谈谈“CiteScore”的那些事儿…
  话说公元2004年11月,Elsevier作为学术出版界的一方诸侯,看到WOS(Web of Science)逐渐成为学界霸主之后,经过多年的沉寂,终于放出了一个大招:Scopus(此处有掌声),想借此杀一杀WOS的威风。不要问我为什么叫Scopus,因为我不会告诉它的灵感来源于一只鸟。Scopus的套路在当时几乎时完全山寨版WOS,但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喊出了自己的口号:更大、更全、更干净,无论在体量,期刊收录数还是用户体验,都远胜WOS一筹。在推出之初,以收录期刊数将近15000的体量震惊学界,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WOS,后者的期刊收录数目仅在11000左右。且经过多年苦耕,Scopus的体量已经发展到25000左右,你和你的小伙伴是不是惊呆了?顶着“全球最大”的皇冠,终于有雄霸天下的资本了。但……,还是没有得到它应有的认知度,甚至现在国内仍还有人认为:Scopus是“野鸡搜索”。
  其根本原因在于,Scopus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这极大地阻碍了该系统的推广与运用,至少是在国内的推广。
  于是,CiteScore 就这样华丽丽地诞生了(此处有鲜花)。Scopus选择推出CiteScore并不是心血来潮,笔者认为至少有两个因素:一是SCI横扫天下,一家独大,使得某些杂志捆绑于WOS成为既得利益者,且有垄断之嫌疑,让很多科学家反感,对其收录的那些杂志(尤其被认定的顶尖大众科普期刊)颇有微词;二是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对SCI评价方式的客观性被广泛质疑,科学家已经不止一次发文抨击SCI的弊端,并在近两年达到高潮。
  但是问题来了,由于评价方式的差异(汤森路透影响因子计算方式:期刊连续2年论文在第3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且剔除了编辑评述、读者来信、更正信息和新闻等计入分母,但其引用数仍被计入分子;爱思唯尔影响因子计算方式:期刊连续3年论文在第4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且不剔除编辑评述、读者来信、更正信息和新闻等),很多原来所谓的“高分杂志”经过CiteScore“洗刷刷”之后,就跌落神坛了,如下图中的Nature、Science以及今年国人颇为关切的Nature Biotechnology,有没有感觉三观都被颠覆了?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Citescore的出现还是利大于弊的。无论如何,市场上多有一个选择,总比被垄断商家纵情鱼肉的好,给科学家多提供了一个选择也未尝不是好事。更重要的是,由于SCOPUS收录了比WOS更多的中文期刊,所以,一旦Citescore被广泛接受,中文期刊的紧箍咒就会被取下。到那时,中文期刊的春天就来了。学术界,尤其是中国学术界怕是要掀起不小的风浪。另外,CiteScore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国人拯救。一旦“有关部门”采用该系统作为科研项目的评价指标,那……你懂的。请相信:离CiteScore称霸天下就不远了!

选择SCI IF还是选择 CiteScore  |  责任编辑:虫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