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21 08:55|
发布: 虫子|作者: Bob Grant|来自: The Scientist
摘要: 论文撤回越来越多,然而文献库依然充斥着大量有缺陷的科研论文。是时候改革论文出版方式了么?
来源The Scientist
作者Bob Grant
翻译李可人
审校谭坤
这种令人遗憾的事已经变得太常见了:科研人员被怀 ...
论文撤回越来越多,然而文献库依然充斥着大量有缺陷的科研论文。是时候改革论文出版方式了么?
来源 The Scientist
作者 Bob Grant
翻译 李可人
审校 谭坤
这种令人遗憾的事已经变得太常见了:科研人员被怀疑篡改数据,引发调查,论文被期刊撤回,违规的科学家受到处罚。虽然不当行为和随后的论文撤回引发了科学界对研究可重复性的更多关注,但这些其实只是有缺陷的研究中的少数。多数涉及结果不准确、细胞培养含有杂质、使用了错误抗体或分析了污染的 DNA 等问题的文章都是无心之过。大量类似的论文还留在科学文献中,无人更正。
“我认为造假和错误并非迥然不同,而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人们对不涉及造假的错误太过容忍。” 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家安德鲁·格尔曼( Andrew Gelman) 表示。他撰写过有关科学文献中的论文撤回和可重复性问题的博客。
“这是一个严重问题,而且无处不在,”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开放科学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的创始人布莱恩·诺塞克(Brian Nosek)表示。虽然还不清楚问题有多严重,但格尔曼估计,有缺陷的论文可能比没缺陷的还多。他说,“我觉得某些年、一些期刊超过半数的论文都有重大错误。”
19 世纪 80 年代初期,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博士生,研究腺病毒如何阻断人类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从而不被宿主的免疫系统察觉。然而年轻的帕博、现任德国莱比锡的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主任,有一个诡秘的副业。“我上医学院之前学过埃及学,所以知道博物馆里有成百上千的木乃伊,” 他说,“我想试试看里面是否残留了 DNA。”帕博从 23 个木乃伊中取样,擦拭样品以寻找痕量的可用基因材料。他在其中几个样本中找到了一些。他将木乃伊细胞染色,定位细胞核,选取了一个来自 2400 年前死去的儿童的样本,用当时的默认的 DNA 测序方法——质粒载体克隆了样本的 DNA。在 1985 年写给期刊《自然》的信中,帕博宣布他对千年遗迹中的 DNA 进行了提取和测序。
这篇论文促成了目前热门的古代 DNA 研究领域。帕博成为了该学科的先锋,并继续从各种早已死去的生物体中提取 DNA,包括已经灭绝的长毛象和尼安德特人。只有一个问题:帕博测序的长毛象 DNA 根本不是长毛象的。帕博本人在近十年后,借助自 1986 年以来广泛采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这一新方法,发现他分离的基因材料实际上来自现代人类,很可能来自于当时同时进行的抗原研究。“事后看来,当时的材料肯定被污染了,”帕博说道。
1994 年,帕博重新检查了原始的木乃伊数据并发现了这一错误,他和同事在一篇《自然》论文中简短地承认了错误,并介绍了他们使用的保证避免污染的方法,对古代长毛象进行的 DNA 测序。我们“相信"污染是分子考古学领域的重大问题,”帕博和他的共同作者写道,并指出通过分子克隆获取的序列格外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只有有限的科学价值。”然而,20 多年后,帕博仍然没有对 1985 年的木乃伊 DNA 论文作任何更正或勘误。
虽然帕博坦承自己博士阶段的错误,但他认为那篇论文不需要正式的修正,更不必撤回,原因有三。首先,论文中的方法论已经完全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如聚合酶链式反应,以及之后的靶向性测序文库制备和 DNA 直接捕获,没有人会继续采用质粒克隆方法,并得出类似的错误结论。其次,他在那篇论文中给出的细胞染色结果是正确的。“总的来说,我不认为 1985 年那篇论文算是‘僵尸论文’。如果现在有人引用那篇论文,就是为了说明古代组织样本中的 DNA 是可以提取和研究的,”他在写给《科学家》(The Scientist)的邮件中说道,“即使具体的 DNA 测序结果有误,这个结论依然成立。”第三,1985 年那篇论文更是一个概念验证,而无意成为未来研究的基础,他说,“我们并未根据基因测序得出有关埃及历史或任何事情的结论或推测。”
《自然》似乎也认为,这篇根据 Google Scholar 统计共被引用 560 次的论文,应该被当做历史遗迹,而不是科学文献的污点。“技术改进以后,科学也随之改革。而新的技术,方法和证据会引发对原有发现的重新诠释或提炼,”《自然》的编辑政策总监索娅·斯万米娜森 (Sowmya Swaminathan)在写给《科学家》的邮件中说道,“研究人员认可这是科学进化的一部分。”
在当今的数字出版时代,相比帕博 1985 年的木乃伊 DNA 论文,有缺陷的研究更易迅速引来批评。比如在 2010 年 12 月,当时 NASA 的研究员费丽莎·乌尔夫-西蒙(Felisa Wolfe-Simon)和同事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证明从加州莫诺湖采集到的 γ-变形菌能够用砷代替必需元素磷,从而在缺乏磷但富含砷的环境中生长。但在 NASA 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将文稿发表在《科学》的网站后,对这篇论文的批评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