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虫快讯】每年金秋十月,诺贝尔奖放榜都会引起众人的关注,成为热门话题。今年十月也不例外。昨天,在同港大一位同事午餐时,我俩就又讨论起这个话题。特别是,港大过去20年来对诺贝尔奖的情结。为什么几位被他人看好的港大教授还是没有获奖呢?! 或许是我们对这类问题讨论的太多、太烦人或太无聊了,这位同事就顿悟了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条件。我觉得它有道理。因此,现在把它写下来,记录在科学网,与希望获得诺奖的科技人员分享。 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我在网上分别地介绍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和生物或医学奖的三个条件。它们是,首要是英文论文;其次是思维方法的转变(具备两种思维方法);第三是活的长久(寿命高)。因此,今天这个条件也就成了第四个获奖的条件了。 它就是,正确理解与应对诺贝尔奖的评奖方法。简单地讲,这个评奖方法就是,对事情不对个人,对时间不对贡献。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在每个时期,物理、化学和医学生物领域都会有不少活跃和对科技和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新的科技成果出现。这些科技成果就是诺奖评审者要看的事情了。如果自己过去的科研论文位于这些事情的范围内部,那么,就有获奖的机会了。 在确定好了当今几项科技创新大事后,诺奖评审者们就会查找在这个几个具体大事领域的哪些论文和对应的那些作者。这就归属到是谁最早提出和做过这件事情的。他们论文中最早的、极其具体的科技创新点在这件事情的作用。如果他的论文是最早发表,他的具体科技创新点又是在这件大事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那么,这位作者(科技工作者)就能够获得诺奖了。他可能不是在这个这件事情领域,做的工作最多的、获得科研资源最强的、或总体贡献最大的人。特别地,他有可能是一位默默无闻、小有名气或普普通通的科技工作者。 因此,获得诺奖的早期科技成果一定反映了这个后期世界的科技创新主流。这也就导致了,没有他人能够质疑诺奖的项目和获奖者。这也就成了,诺贝尔奖评审的客观公正性的奥秘。同时,它让人们感到,获得诺贝尔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是极其神奇了。充满正能量的诺奖佳话也就不断出现! 古人常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和了解了上述评奖的方法,我们获得诺奖的机会和途径也就有了。 我们要选择一个畅通的科技平台(第一个条件),找到一个潜在科技突破的问题(第二个条件),再做出极其具体的、原始的新理论、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或新实验。在这个基础上,再不断宣传,让他人知道、了解、应用与再发展它(第一个条件)。在十到二十年之后,如果它的这个领域能成为那时候的一件科技大事,那么,它就可以获的的诺奖了(第三个条件)。他自己本人,也就成了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成了神圣之人了。诺奖评审者和颁发奖单位,也就成为了当今的新的造神封圣者了(第四个条件)! 获得诺贝尔奖的第四个条件可能是正确理解评奖方法 | 责任编辑:虫子 |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280号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9032535号-4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优质科研网站 | 优秀信息互联网站
© 2014-2024 晓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