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健康科普

摘要: 一大早赶到办公室,看到桌上放着每月必到的《科普苏州》杂志,便饶有兴致地打开看了一遍。其中有三篇文章和我近期的一些想法有些关联,因而就有了这篇博文。这两篇文章分别 ...
一大早赶到办公室,看到桌上放着每月必到的《科普苏州》杂志,便饶有兴致地打开看了一遍。其中有三篇文章和我近期的一些想法有些关联,因而就有了这篇博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是《健康体检在于春》、《初春健康饮食》和《芳香四溢过春天》,主要说的是春季养生、饮食的一些建议和方法以及体检方面的一些议题。
说道养生,可谓五花八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似乎琳琅满目,实际上是五味杂陈。在加上那些伪“专家”的掺合,这个领域更加的“五彩斑斓”起来。
健康科普和养生的“火”可以从各地卫视台的节目和图书市场上的书目中略窥一二。各式各样的专家在各大电视台亮相,讲的也都是如何养生,如何防治各种疾病等等。而对于图书市场我不太了解,但是从路边销售盗版书的商贩身上我们倒是可以知道一些。这是因为对于商家来说,如果路边那些销售盗版书和背地里从事盗版行业的出版人算是商家的话,追求利益是他们的目的,如果一本书不创造利益和价值,他们是不会去盗版的。而在他们的书摊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健康、养生和保健的图书。这是否可以从侧面印证一下这方面科普书的“火”呢?
健康问题是关于你我他的问题,这既是一个个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议题,因为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科学传播,有时候还包括危机处理、科技政策、医患关系等社会问题。而我们在涉及到健康科普的时候难免要说道医学科普或者说医学问题。没有发病的人或者说没有出现疾病征兆的人很少会和医生发生关系,这也给健康科普和养生留下了生存的空间,同时恰当的健康科普和保健也是防微杜渐,从而避免各种疾病的出现。
“是药三分毒”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每个人都了然于心,因而“食补”这个词语开始风靡起来。而对于何时应该吃什么才起到食补的效果,各位专家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对于作为受众的我们有时候也犯起了迷糊,开始左右为难。但是无论如何,我想利用春季这个良好的时机开展一些健康方面的科普工作还是意义重大的。
清明小长假期间,我也慕名到北京农业嘉年华走了一圈,路上的艰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到处塞车,现场也是人满为患。不过我想此行还是小有收获的,且不说了解了很多农业方面的知识,比如各种芽菜,番茄迷宫,蔬菜森林等等。单说有一个展厅就是做的各种食材的科普知识以及不同季节的食物常识。但是由于人头攒动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留下来去认真阅读和了解;而此地似乎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并没有太多的人在各种展板前驻足观看。这是否也让展示内容的效果有所折扣呢?
另外一方面,不得不说的与健康科普有所关联的就是体检了。体检对于每个人来说是防微杜渐的一种方式,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可以对整个身体的机能有所了解,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正。但是面对林林总总、种类繁多的体检套餐和项目,很多人也是茫然无措。不同的人也许要做的体检项目是不同的,但是各种套餐也都是整齐划一,很少有个性化的服务。而有些体检项目也未必能有效果,这同体检人员的职业素养有一定的关联,他们未必会十分认真地对待每一位体检者。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同体检机构的质量会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外科体检,对于体检人员来说,“手感”很重要,但是只是简单地“摸摸”未必能发现什么,且不说“摸”的时间不过一两下,如此下去,还是“别摸我”了。还有一个就是胸透,其实胸透对于某些疾病的发现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站上去的时间不过几十秒钟未必会有什么发现。笔者上次体检的时候,脱上衣的时间都比站上去做胸透的时间长很多很多,这难免不会让我有些质疑其效果。更不要说某些医护人员还把一些体检者的样本弄混的情况了,当然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在我身上,至少我当时不在场,但是我确实听到有同事说到过这件事情。
环境变化,生存压力大,健康问题也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事情。虽然它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但是鉴于某些鱼龙混杂的情况,我们个人真要打起一百分的精神来面对健康问题了。同时这也说明健康科普相关的问题还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多的人文关怀。
作者: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大鹏    来源:科学网


健康科普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