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能够顺利在学校通过,说明某些导师极不负责任。除了学生,更该批评的是导师。
最近,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博客吐槽他审读过的一篇博士论文,并贴出部分论文内容,并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他写道,强烈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为什么说这篇论文差呢?这是一篇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博士论文,陈吉德以一个小标题为例:“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陈吉德指出,此标题不仅长而不当,而且出现了多个明显语法错误。这只是一个例子,此外他还提出十二条评审意见,涉及文不对题、逻辑有问题、拼贴痕迹严重等多个方面。
学位论文是抽查、盲审的,陈吉德并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他表示,这样的博士论文能够顺利在学校通过,说明某些学校的博士培养已经差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除了学生,他更想批评的是导师。不夸张地说,每篇“烂”博士论文背后都有个“烂”导师。
我对高校的体制略有了解。前两天,我正好参加某高校传媒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评审工作。总体来说,该校的学生素质都相当不错,但也有个别不理想的。其中一个只采访了两三组对象。里面最详尽的一篇采访,配了几张图。有老师马上提问:你是不是没有去现场采访?该生只好承认,他进行的只是电话采访。
我举的这个例子说明,指导论文的导师,哪怕只是看一遍论文,对学生做了多少工作,也会一目了然。在陈吉德所举的这个例子中,这位作者连中学生都应该做到的“文从字顺”都没能达到。这样的论文,是不应该判及格的。而对这些明显纰漏视而不见的博导,大概是连扫视一眼论文都没做到,更不必说指导了,难免有渎职之嫌。
目前,我国在读博士生人数由1999年的5.4万人增加至2009年的24.63万人,10年间增加了4.56倍;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有365所,而博士生教育大国美国却只有253所。博士招生急速膨胀,而可以充当导师的高水平、负责任的学术顶尖人才却不可能迅速增加,博士的质量已无可避免地下降了。
我经常上学术期刊网查找论文内容,感觉很多文科的论文差到令人发指,以汉代历史为例,大量论文还停留在“如何评价汉武帝”“浅论刘邦的治国思想”“汉文帝的孝顺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阶段;可以用“低智”来形容。虽然这跟博士论文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大量都浅肤到这种水平的论文都能发表,很难指望博士生的论文就能忽然登上一个巅峰。
每篇“烂”博士论文背后都有个“烂”导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