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选题,是科研课题与学术论文最先要确定的重要环节,也是最为困惑、最费精力的阶段。依据选题确立中心、制定研究方案、选好科研方法、组织具体实施等,科研与论文就容易取得成功。
选题途径
选题是一种创造,在丰富的知识储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积极思考中形成的。课题的来源是广泛的,要发现一个有价值的课题,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项灵活的研究艺术。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再分析综合,选择出有意义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不妨借鉴别人成功的选题经验,科研选题有多种来源、多条渠道,从各种角度进行课题的选择。
1.社会生产实践中提出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知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人类在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始终是认识和科学的首要课题。科学发展史显示,许多极其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在实践中所萌生出来的研究课题。如著名数学家欧拉,为了制造海洋船舶的需要,他就研究力学,成为分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为了用天文方法来决定船只在海洋中的位置,他就研究月球运动并写出《月球运动理论》等科学著作;为了天文观察的需要,他还研究了光学及望远镜等,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实际需要解决的课题,各省市区县大都已汇集成册,研究人员可以从中进行选择。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只要留心观察,一定能找到最有价值和实际意义的课题。这类课题属指南性选题,其中许多课题的难度、规模很大,选题时,科研人员应从自己的优势出发,把课题加以具体化,以保证其可行性。此外,在各级政府、科研部门制定的各种科研规划中,也提出许多研究课题,这都是选题的重要来源。
2.从日常的生活中寻找选题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面广量大,选题的内容极为广泛,大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小至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只要深入探索,不难发现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就从人们司空见惯的商品中,研究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作为科研选题并不是那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而是那些在一定深层次上的价值的问题,这需要一定的思考甚至调查研究才会发现。现实的需要,是科研课题的首选目标。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为盈的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3.从专业心得体会形成选题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对某些课程内容会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们或是对课程内容有独到的理解,或是对课程内容的发展、延伸有了新的发现,或是对课程内容作不同角度的审视,或是将课程内容与现实进行联系,挖掘其现实意义,甚至包括对课程内容提出不同意见等等。这些心得、体会和评论,往往是科学研究的生长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论文选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提高论文撰写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做到有感而发、观点鲜明,避免思想苍白、内容空洞的毛病。
从本质上讲,心得、体会、评论还只是思考,要使它上升为论题,还必须经历将此思考理论化、系统化并抽象成为学术命题的过程。
4.从自己兴趣的地方去选题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这里所说的兴趣,并非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一般兴趣爱好,而是专指在知识领域或科研领域对某一学科的热爱、迷恋而产生的强烈的追求与探索精神。这种追求与探索精神会沿着自己选定的研究课题去孜孜不倦地钻研,一旦有所收获,就会更加勤奋地求索。有兴趣的选题,会使你在收集、整理资料乃至整个写作过程中都充满快乐,这样的论文写作就是一次愉快的劳动。
5.从文献综述研究进展选题
综述论文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包括以下内容:对问题进行定义;总结以前的研究,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现状;辩明文献中各种关系、矛盾、差距以及不一致之处;建议解决问题的后续步骤。综述论文的组织形式是按逻辑关系,而不是按研究进程来组织的。
综合述评是对某一特定课题科技发展水平的叙述分析、综合以及评论的情报性的科技研究产品。根据学科理论和科技政策,对科技成就的现实水平、发展动态,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后,发表自己见解,提出有根据的建议,既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为科技人员选题定向时提供有力逻辑基础,有带路和指导作用。述评惯用的表达方法,是先述后评和边述边评2种方法。科技综合述评文的作者多是著名学者、专家和专职情报研究人员。
6.怀疑已有理论观点和结论
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理论、传统的观点和结论,寻找它们的缺陷和矛盾,然后,再设法证明这种怀疑是否正确。前人的某些理论、观点和结论,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如果善于思考、仔细推敲,定能发现许多问题。如果过于迷信前人或他人的理沦、观点和结沦,那么,摆在眼前的课题也会悄悄地溜走。不过,这种怀疑是需要气魄和胆识的。许多科学家敢于这样做,他们推翻前人或他人的理论、观点或结论而取得了成功。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理论的真理性只是相对的,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体系的完备性也不是永恒的。即便是曾经“结论”了的理论观点,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扩展和深化。因此,探索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已有的、传统的理论观点,常会从中发现新问题。对那些自相矛盾的理论问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课题,通过研究,分析为什么会产生矛盾,矛盾的焦点在哪里,后一个结论对前一个结论是发展还是修正。
7.学术争论中所提出的问题
学术争论在科学史上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争论,才推动了科学自身的发展。对于同一对象、现象或过程,存在着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论,这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常有的事情。如经济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之争、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之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与趋同论之争,等等。因此,在文献调查中,注意有争论的问题,是发现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8.对前人著作或理论的讨论
对于前人或他人在科学上提出的开创性理论,常吸引一大批研究人员对其进行详细的讨论或检验。如果在所研究的领域内,有人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并作了开创性贡献,有人提出了某种理论并论述了其适用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种理论或假说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对其中的论据进行检验,这样就有可能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或新的结论。
9.从新的角度认识已有成果
在科学研究中,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同一问题,或众说纷纭、或有局部分歧、或几种观点针锋相对,大家各持己见,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完全令人折服。像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或赞成、或反对、或另辟路径。只要以充分的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驳倒其它观点,论文就会有所突破。
从新的角度对已有成果进行研究,可以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使某些不尽圆满的问题更加深入,更加明朗化,以至彻底解决;还可以使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较快得到解决。对于同一个研究课题,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也可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10.研究工作中的“反常”现象
研究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反常”现象,所出现的问题是预先实验设计中不应出现,或操作失误而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如果说遇到这种反常或异常现象时,首先要检查是否由于实验设计本身的问题或操作不当,如果多次反复仍然出现这种“异常”,就要仔细分析,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也许就会发现问题。这里所说的异常或反常,实际上只是相对于传统理论、习惯见解、流行看法的异常。在科学研究中,不仅要有严谨的治学作风,而且还要善于捕捉那些意外现象中蕴藏着的规律性的东西。有的会在这些所谓非预料或“反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因此,科研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科研人员对研究对象富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也是科研选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大量值得研究的选题,首先表现在各种社会现象中,科研的任务就是从现象认识本质。现象问题是人们最容易感觉到的。这时,选题常常得益于科研人员的想象、灵感、直觉,以及对这些直觉思维、意外发现带来的机遇的捕捉。当然,这类选题开始时可能是幼稚的、肤浅的,尚需深入思考和论证。
11.结合工程项目设计中选题
科研课题或学术论文的选题,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工程实际,是国民经济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若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熟悉行业规范规程和生产实际,这种选题最为合适。选题工程化,参与工程项目和收集实际工程资料,可以做到真题真做。
12.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
科学发展史表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缘问题,交叉问题从来都是科学上的重要生长点。因为这种问题原先是各门专门学科未能顾及到的,是认识上的空白地带,也正是科学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如果善于在这里进行科学耕耘,必定能采集到新的认识成果。
科学发展趋势是交叉和渗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变化,将出现以下特征:(1) 一门学科内各分支学科的交叉结合;(2) 各门科学相互交叉结合,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哲学的交叉结合;(3) 科学与技术、科学与艺术日益紧密结合;(4) 软科学、软技术大量出现;(5) 数学向一切科技领域渗透;(6)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型学科向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渗透等。所有这些方面,都将产生大批崭新综合性研究课题。
学科渗透、交叉是科学在广度、深度上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事物都在普遍联系之中,各门学科也在普遍联系中,以往人们注意从学科相对独立性上进行研究,现代科学注意了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研究,在学科渗透、交叉“地带”存在着大量的新课题供选择。
在注意科学上的空白区或人们很少涉及的领域时,要求研究人员在调查中不仅应留意科学界已经或正在研究什么,更重要的是应了解科学界未曾研究过,或者至今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恩格斯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最容易突破的是两门学科之间的那个空白地方,两门学科之间的那个地方,往往是冷门。诺伯特·维纳正是在数学、物理学、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神经生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边缘地带,无人涉猎的空白区,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创建了控制论。
13.科学史上记载的未解难题
历代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探索和研究,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同时也留下许多的难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会遇到困难,因而总会在书本或其它文献上记载他们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也不见得十全十美。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手段和思维方式的不断改进和更新,许多难题就会变得可以解决,而且即使是以前觉得十分完善的课题,如今也值得怀疑了。
14.从学科发展的前沿去选题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指出:“随便做什么事情,都要跳到前线去作战,问题不是怎么赶上,而是怎么超过,要看准人家站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能老是跟,否则就永远跑不到前面去。”这是科学家的切身体会,是取得创新成就的经验之谈。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海森堡,1920年入慕尼黑大学攻读物理学,到1927年就成了国际闻名的第一流物理学家,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接触和研究当时物理学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前沿课题——在量子论基础上研究原子物理学问题的结果。
15.从跨学科中获得新的启示
不同的学科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角度不一,研究方法也各异,思维方法也不同。因此,这种讨论往往能给人一些新的启示。课题的来源,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问题要善于思考、选择,同时还要联系实际,量力而行,才能形成科学问题。对同一个课题,即使是已经做过的,还可以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另外,对古老经验事实的理论解释,对于失败的研究,从反面或侧面提出问题重新探索等,都可以构成研究课题。
历代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探索和研究,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同时也留下许多的难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会遇到困难,因而总会在书本或其它文献上记载他们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也不见得十全十美。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手段和思维方式的不断改进和更新,许多难题就会变得可以解决,而且即使是以前觉得十分完善的课题,如今也值得怀疑了。
16.导师的意见或待研究课题
一个成熟的科学家,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们在自己的研究方向内有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在科学研究中,认真听取导师意见是很重要的,导师的这种宝贵经验财富,往往是选题中最有效的,因为他们这些丰富的经验是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这种选题往往容易成功。有时候在请教导师时,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课题。符合自己研究方向的选题比较容易出成果,因为有先前的课题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作基础,这样会使认识更客观一些。同时,所选课题又能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