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热心”师昌绪辞世:忠于事只为信仰

摘要: 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不幸得到证实:那个好管“闲事”的老头走了。几天前,医院传来的情况已不乐观,有关方面的领导密集前往探视。11月10日7时7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 ...

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不幸得到证实:那个好管“闲事”的老头走了。几天前,医院传来的情况已不乐观,有关方面的领导密集前往探视。

11月10日7时7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在京辞世,享年96岁。

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科院金属所名誉所长……从师老生前一系列头衔、荣誉中,记者试图梳理这位一生忙碌并乐在其中的老人可敬的人生。

“人生第一要义”

“我最喜欢爷爷,人家都说他是个大科学家。”在师老孙子的眼里,爷爷就是一个胖胖的、每天笑眯眯的老头。只是师若尧小朋友不知道,对于这个国家而言,他的爷爷远不止是一个“笑眯眯的老头”那样简单。他的爷爷,一辈子最看重的也就是“国家”。

“师先生的生命历程布满荆棘,但始终充满爱国情怀,无论顺境逆境,锲而不舍。”中国工程院院士柯伟回忆说。

上世纪50年代,师昌绪曾是美国当局明令禁止归国的35名中国留学生之一。

当时,师昌绪在美国留学。他联合其他学生集体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撤消禁令。该事件被《波士顿环球报》以通栏大标题报道,最终迫使美国同意部分中国留学生回国。

“师昌绪在美国的早期研究工作,已经预兆了他在未来半个世纪的伟大贡献。他当年和美国政府对共产主义的惶恐、对中华民族欺凌的斗争,则体现了铮铮铁骨。”中科院院士柯俊曾这样评价道。

师老开拓性地改进了百年来用锌提取液铅中金银的方法;完成的有关铟—锑—砷三元合金相图的博士论文,为今天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参与美国空军课题“硅在超高强度钢中作用的研究”,为300M高强度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钢材成为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世界上最常用的飞机起落架用钢。

不过,所有这一切,都不能阻挡一颗为国效力、归心似箭的心。

回到祖国的师昌绪被分配到位于沈阳的中科院金属所工作。当时,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与原子能工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当时的中国缺镍无铬,又受到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师昌绪从实际出发,提出大力发展铁基高温合金的战略方针,并研制出我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

师昌绪曾在其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人生在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要对人类有所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一竿子到底”

“中国高温合金之父”,这是国外同行送给师昌绪的称号。因为他,这一涉及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核心材料在我国从无到有,并摆脱国外掣肘;也是他,开创了我国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倡导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相结合。

在科学研究中,有些人只重视论文,将其称为“绣花”的工作;而科技推广,则被视为低水平劳动,是“织麻袋”的活儿。

但师昌绪不这么看。他认为,作为一个实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者,如果不能把研发出来的新材料、新工艺或新技术用于生产实践,就等于前功尽弃。

1960年冬,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日子里,为解决高温合金国产化问题,师昌绪带队亲赴抚顺钢厂展开攻关。

“为了工作,师先生每天清晨做早班的闷罐车赶到抚顺钢厂,晚上坐最后一班车回来,根本顾不上正在怀孕亟须照顾的夫人。”中科院院士李依依仍然记得,在几年的时间里,师昌绪跑遍了国内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厂家,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当年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发生特大晶粒叶片报废事故,师先生就带领我们利用独创的喷丸氩气联合处理,使6000片叶片得以重生。人们都佩服地称其为‘材料医生’。”李依依回忆说。

1975年,在“文革”中备受折磨的师昌绪刚被“解放”,就毫不犹豫地领命奔赴贵州170厂指导空心叶片生产。

“下厂后吃的是发霉的大米、地瓜干和东北运去的玉米面,住的是简易宿舍。”师昌绪夫人郭蕴宜回忆说,他这个人就是这样,脚踏实地,认为实验室出来的东西一定要推广到实用,做工作要做到底。

在祝贺师昌绪八十华诞时,中国工程院原院长朱光亚如是说:学习师老从事科研工作坚韧不拔、“一竿子到底”的精神,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程。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师昌绪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自己此生可用“热心”二字来概括。

对于这一点,和师昌绪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郭蕴宜十分认同:“到老了都是这个特点,好管闲事、有求必应,无论私事公事。”当然,有时候也会抱怨,“他每天都要去上班,就是怕要给我做早饭”。

凡是于国有利、于民有益的事,师昌绪都要管一管。而且,不仅是倡导一下,还要负责到底。几十年如一日,不改“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

1984年,花甲之年的师昌绪调到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工作。他敏锐地感到来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组织学部委员开展重大战略问题咨询,并提出科技和经济不能“两张皮”的观点。

1982年,他与3位科学家一起提出成立中国工程科学院的建议。两年后,中国工程院成立,师昌绪当选为首批院士和首届副院长。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任副主任时,他就我国基金制的发展提出很多具有创见的建议。1997年,我国启动重大基础研究规划的立项工作,在师昌绪等科学家的积极建议下,材料被列为重点支持领域,从而推动我国材料科学研究驶入快车道。

近30年来,师昌绪管的“闲事”难以计数,却从未想过回报。

“父亲为人做事一心为公,心无杂念,认为应该做就做。”在儿子师宁眼里,师昌绪是个“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这也是父亲教给我的最大的人生哲理”。

记者手记

“热心”二字概括一生

记者和师老颇为有缘。第一次见到师老是在2004年春天的资深院士联谊会成立大会上。那时,北京植物园里鸟语花香。师老作为联谊会会长忙前忙后,对前来参会的老科学家嘘寒问暖。作为84岁的老人,他对资深院士相对寂寞的晚年生活深有体会,尤其想通过组织的力量将他们的日子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

第二次见到师老是在侯祥麟报告会筹备会上。2005年8月,有关方面给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两院院士侯祥麟组织一个先进事迹报告会。我被分配起草师老的发言稿。师老对我说,我先写初稿,你到时候放心大胆地改就是了。这让我忐忑不安,说”师老还是我来写初稿,然后您改“。后来,师老的发言赢得了热烈掌声。

第三次见面是2005年9月14日的上午,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就院士增选问题采访师老。当时,两院院士增选进入评审阶段,社会各界极为关注。专访文章在科学报发表后,反响热烈。对于这个结果,师老曾直言不讳地说:“我就是比较喜欢管闲事,不怕得罪人,性格就是这样!”

师老总是一如既往地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每天早上他会走路30分钟,打10分钟拳。一天睡觉4到6个小时,中午不午睡。如果不用出去开会,来办公室仍是这位90岁老人的日常功课。

问起师老长寿的秘诀,他说无他:一是勤奋,自然比别人做得好;二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否则一事无成;三是诚信、宽容,允许团队内不同意见的存在;四是豁达,比较看得开,不存在不高兴的事。

师老说,他的一生可以用“热心”二字来概括。他对人热心,几乎有求必应;他热心出版事业,做过6个杂志的主编;他还热心学会工作,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组织27个学会成立中国材料联合会,并发展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链接

情系科学报

师昌绪和科学报有颇多交集,也由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不仅多次接受科学报记者的专访,热心参加报社组织的重大活动,还连续多年为本报撰写年终特稿“学科述评系列”的材料科学部分。

在2009年的述评中,谈及中国材料科学的进展,他就曾强调我国论文数量增长很快、但引用率不高,同时我国还很少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期刊等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是制约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主要问题。

师老对我国冶金材料、材料科学或新材料方面的贡献世人皆知。但是,他在科学基金这片培育创新的“沃土”上的辛勤耕耘却不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在师老90寿辰之际,科学报特别推出专题报道,向读者多角度重现了师老和老一辈科学基金人在初创阶段的峥嵘岁月。

2011年9月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利用周末时间,在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等的陪同下看望师昌绪。师老与总理聊了飞机发动机材料科学的发展等科学话题,在和总理握手告别时,师老忍不住又说了一句:“我们应该加强媒体宣传科技的内容。”这句话让总理止住了脚步。

过去,一问小孩长大想干什么,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科学家,而现在更多的小孩却想当企业家或公务员。这个现象让师老非常困惑。“科教兴国,媒体应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上发挥更大作用。”师老强调:“我们应多做一些图文并茂的科普宣传。对于像《科学时报》这样能给科学家提供自由发表言论的媒体应给予扶持。”

2013年11月,师老在科学报发表的“最后一篇”署名文章是为纪念著名冶金和金属物理学家李薰诞辰一百周年而作。师老在文中缅怀了他和李薰1955年9月从美国回国后在中科院金属所工作的“人生最精华的岁月。”师老说,他们那批人回国不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机遇,而是一心为了报国,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才会形成一个“学术自由、勇于创新的和谐小社会”。


“热心”师昌绪辞世:忠于事只为信仰

本文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x
“热心”师昌绪辞世:忠于事只为信仰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