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科研的识别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微信登录

科研的识别力

跳转到指定楼层

  科研的识别力
  
  记得小时候,好像是初中,我们班有个同学很有意思,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个同学在考试当中都会跟监考老师提一些问题,让老师不知所措。别的同学一般的问题都是一些考试规则相关的,比如用铅笔还是钢笔答题,比如作文的草稿纸不够,能不能再给一张等等。而我的这位同学会就某个具体的问题,比如数学考试平面几何的证明题我能不能用两种方法,他觉着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只是辅助线要多加一条;比如语文的作文要求写记叙文,但他想写成散文,散文跟记叙文的区别有主要一下两点,第一点是,第二点是。。。面对这样很“专业”的问题,有的监考老师因为并不是教这门的,很多时候看得出来,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他这些问题,最后只好告诉他按你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去答题,于是这个同学只好愣愣地坐下去。。。这样一个画面很长时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有时候我在想,我的这个同学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惑,相信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那就是对考试的题目,或生活中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不熟悉规则,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但又很迫切地想解决,于是经常是拘泥于一些细节问题,信心缺乏,不知如何是好。这里反映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人对问题的识别能力。
  什么是识别力?昨天我们中心的华人老师和学生举行圣诞-新年BBQ,期间大家聊起如何写科技论文。有老师问一个学生,一篇文章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等几个局部,期中哪个局部最难写?有学生回答引言最难写。引言为什么最难写呢?大家各抒己见。引言之所以重要,难写,其实考察的是作者对问题的识别,鉴赏能力。简单地讲就是哪些问题重要,值得去学习;哪些问题不那么重要,学习的意义不大。这种对问题的识别鉴赏能力看起来简单,其实考察的是一个人对你这个学科的综合掌控认识能力。年轻的学习生之所以觉着论文的引言难写,是因为他们的学习的面,或者视野还不够宽广,对很多学习分支的了解都还很浅显,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的成果。这样的状态其实跟我的那位初中同学考试中表现出来的不知所措是一个道理。
  该如何提高自己可以的识别力,鉴赏力呢?再讲一个故事。话说还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个文物收藏家请末代皇帝溥仪鉴别一副自己高价买来的据说是宋代的瓷器,据说价值连城。当时溥仪很不屑地看了看就告诉收藏家,这是赝品。收藏家不服,问,你是如何知道的?你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溥仪的回答是,我说它是赝品,是因为在我小时候,我家里有很多宋朝的类似的瓷器,而你的这个跟我们家里的那些感觉不一样。溥仪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一个东西或一个问题的识别力,鉴赏力,其实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简单地讲就是你做一件事,或从事的科研工作之前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水准,你对这个水准上下的问题就会有一个基本的鉴别能力。如果你遇到的问题远远超过了你的能力范围,你的识别力就只能望洋兴叹。
  该如何提高自己科研识别力的这个门槛值呢?当然,谁也不是天才,生下来就能通晓万物。每个人的鉴赏识别能力都是在不断实践,思考,总结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这里单单提一下,搞科研的人对科学问题的鉴赏能力。这里有一个精与博的问题。所谓精,就是要求一个人在科研的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分支,学习做得很深入。只有做得深入,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自信。另外一个是博。所谓博就是自己的学习并不局限于某一点,而是在很多相关的其他学习分支也能略懂一二。这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科研的很多分支其实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如何你只叮在某一点,想真正地深入也并不容易。很多新的突破是由于受周围学习分支的启发而点破了那层窗户纸。博与精的关系,虽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想真正能很好地驾驭好这个方面,靠得是一个人非凡的努力和天赋。(王善勇)

科研的识别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