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畏惧导师是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制约

 找回密码
 注册新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畏惧导师是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制约

跳转到指定楼层
经常有低年级的研究生跟我聊到这个问题,打算在这里说一说。

首先需要定义一下此处的学术能力所指,我认为,单纯地掌握课题所需要的技术,完成课题的所有步骤并结项不足以代表学术能力,我在北大读研时系主任就曾强调,北大的天文研究生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拥有全局观的科学家,也就是不仅停留在完成自身的小课题,还要有以小见大把握整个领域的能力。

那畏惧导师为什么会阻碍学生获得这一能力呢?在我看来,畏惧导师是一种稀缺心态,稀缺心态指的是由于事物稀缺导致的专注于解决当下的心态,最常见的是穷人思维——因为长期处于穷的状态下,人的心态会长期被需要钱这样一件事情占领,这时人们就会被一些外在信息干扰,比如只是因为便宜而买回一些没用的东西,却由于看不到立竿见影的脱贫效果而拒绝将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学习上。觉得没时间也是一种稀缺心态,老是觉得忙就会把本来更有意义的时间占据掉,比如熬夜学习工作,反而由于缺乏休息而导致效率大幅下降,所谓学习工作也不过就是一些低水平重复。

畏惧导师与以上两种稀缺心态十分相似,研究生长期被无法让导师满意这种心态占据着,会制约自身独立思考开创课题的能力,而这是未来走向独立所必不可少的。因为畏惧导师,学生会长期思考着该怎样做才能让导师满意,导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有可能被过度解读,而成为独立的科学家恰恰是需要一个开放的心态,需要一些轻松愉快异想天开的能力,可想而知,长期畏惧导师一定会制约这样的能力。

此外,畏惧导师本身也是一种懒惰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导师比较畏惧,所以所做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按照导师的设计进行的,本身参与的程度比较少了,这样一旦出了问题,责任也在于导师。然而科学本身是需要探索的,在未知面前,不论导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学生和导师应该共同参与共同探索,把思考的过程全交给导师,自己物化成一个工具,看起来吃苦卖力的是自己,反而逃避了自己应该主动探索参与其中的责任。国际上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是课题负责制,自己提出一个想法然后申请经费,参与或者带领着团队朝这个想法进行实践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团队成员各抒己见,不断修正这个想法以实现科学目标。学生畏惧导师,也就很难培养未来自己提出课题并对其负责的能力。

畏惧导师也大幅降低了科学机遇,在科研过程中,黑天鹅和机遇是并存的,探索一个课题肯定不会如最初设想的顺利,甚至可能状况频出,正如刚才所说,这就需要成员共同参与来修正课题目标,而这个修正的过程也是发现机遇的过程。如果只严格按照导师设计的路线走,不试着在课题框架下四处碰撞,也就将自己关在了课题本身设想的黑箱子里,很难产出意料之外的成果。实际上,许多课题在立项和结项时内容可能截然不同,以我自身为例,我博士一年级所研究的课题是双星,当时的开题报告完全按照了五年计划来写,然而到了第三年时,这个课题就完全做到多星族的问题上去了,因此还产出了两篇Nature对本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最初按照导师的设计所想不到的。对此我的经验是一定要敢于修改导师给你设计的课题道路,在一条路上行不通时就要仔细调研往更有前途的方向走,而畏惧导师,显然降低了学生自主探索课题的可能性。

根据我的经验,与海外的学生相比,国内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对导师的畏惧。这一方面是传统决定的,本来中国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也自然比较敬畏。其实尊敬老师本身没什么为题,但敬畏对于研究生阶段就有些害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比如研究生以前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敬畏老师能够让学生守规矩,对知识的吸收也会有所帮助。但研究生以后,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就不仅仅是教学关系了,更是一种合作探索的关系,如果还按照先前的教学关系为指导,导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导师没有说的,学生想都不要想,那么学生断不了奶,未来要独立出来甚至超越导师就很难了。比如我曾经带一个本科生做科研,尽管我只是一个学长,她给我的感觉也是对我比较畏惧——某次约定的讨论因故不能来,她把不能来的理由以及背景解释得巨细靡遗,人在家没有回来啊,家里出了什么状况啊,为什么这些状况很重要啊,通通报告给了我。又比如我读研时有几次导师忘了发工资,之前这事儿都是我去催,想着也该让师弟锻炼一下,结果师弟害怕说什么都不敢开口找导师要钱,最后还是不得不我去提醒老板,老板才把工资发下来,还对我表示感谢,说他比较忙如果忘了发工资一定要提醒他。

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导师自身比较急躁,学术问题与人际关系分不清楚,比如我以前就是这样,本科做家教时人家小孩一个问题左右想不清楚,连续好几次都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我反而就比较急躁了,反而让小孩更难以集中精神来从中习得经验。有时候作为导师,在自身领域长期摸爬滚打好多年了,会对某些事情习以为常,而刚入门的新手在这些问题上犯错,就容易让导师觉得不可容忍。容忍学生在基础问题上不断犯错是很难得的能力,我印象中师姐曾经在一次报告中准备不充分,甚至连一些符号的意义都没有记下来,这在我看来都是十分惊讶难以接受的,而导师依然保持十分平和的态度,完全没有生气的迹象——不过在对学生的训练上导师一点也不和稀泥,即使他不生气,师姐还是被要求下次重新再做,我一直对导师严格而不情绪化的培养方式非常地佩服。

所以总而言之,研究生们一定要努力克服对导师的畏惧情绪,导师在这方面也要注意避免情绪化,不要将学生工具化,学生也不要将自己工具化。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心理上独立,而心理上独立也是学术独立的前提。(李程远)

畏惧导师是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制约
在小木虫论坛混了这么久了,见到这么给力的帖子,楼主加油~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说的非常好
受教了啊
受教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