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闻流传着一个最新大学榜单。赫然见到母校竟被列于亚洲第三。仔细一看,竟排到东京大学 Toukyou Daigaku 这个东亚学术圣地的前面,可知此榜单不靠谱。再仔细一看,亚洲列名第一的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这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六年前的夏天我博士毕业。那一年我第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区区3天,就会发生那么多难忘的故事和经历。
首先,我在会上弄丢了已经找好的京城重点大学工作。在会上偶遇未来领导,但我的态度不够热情主动。回京去新单位报到,领导严肃找我谈话,说因为感觉我为人不好相处,所以等我师资博士后出站考核时,他是肯定不会同意我留校的。领导还说,反正我一直是某校上的学,放心肯定不愁找工作。(或许名校毕业生,工作反而更难找。因为人家在reject你的时候,不容易产生同情心,抱歉心。觉得你反正机会多,想法可能也多。另外一个拒了我的京城重点大学的小领导,后来我师妹去工作了,还向我师妹打听我的情况。当我师妹说了我的下落以后,那个小领导竟然跌足而叹,哎呀他怎么自甘堕落,去了那种地方啊!)
第二,我在会上认识了一个妹纸。我自己在做oral时,感觉到台下一个妹纸目光灼灼。后来我就回京答辩毕业了。过了两个月,暑假的时候在北京参加另外一次国内学术会议,我又对另外一篇论文做了一个汉语的口头报告。散场后有个小姑娘追出来喊住我,问我能否留一下联系方式,说自己打算做某某方向,希望有问题的话可以请教我。我一看就是上次会议的那个小姑娘,又遇到了。我诚实告诉她,我并不专门做那个方向,可能有些问题也不懂,不如留王宝宝的联系方式,他是这方面的专家。(王宝宝是我的师弟,两篇论文的第二作者)她说也好,但是否仍然也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呢?于是我也留下了我的mail地址。
第三,那次国际会议后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参会国外教授的来信,说他想推荐我的论文到他任编委的期刊发表,不知是否可以。这是抬举我,当然答应,就修改扩充后投稿,发表。发表了以后再看,那期special issue是从该会议的近三百篇论文中选了6篇,篇篇都是出自相对比较有名的团队的作品。看来教授的面子挺大。
最后一件事,就是国际会议后不久,我收到一封新加坡国立大学某知名教授的来信,问我是否有兴趣考虑去他的团队工作。我才想起来,在我做oral时,那个教授坐在台下,曾经问了我好几个犀利的问题,直指核心,入木三分。老先生不但对学术问题的洞察力十分敏锐,还很细心。他听到我在报告中提到自己的博士论文,就想到我可能在找工作。听完报告后还下载了我的论文仔细看,这才查到我的邮件地址给我写信。犹豫了几天之后,还是拒绝了。
为什么拒绝?其实很好解释。最主要是我在学术上不够自信。我在母校的学习,已经是跌跌爬爬,磕磕绊绊,感觉很吃力。再去一个国外名校,不知要面对多大的压力。其次是新加坡生活成本高,看不到前景。老先生说聘期3年,是正式工作,那边根本就没有tenure,包括他自己这样的正教授。想到3年后又要回国找工作,感到很是麻烦。我当时年龄已经偏大,比较保守,已经失去了青年人的冒险精神。
当然,现在回头想想,当时冒险的结果,最次也比现在强。3年新加坡聘期满后回国,找个京城重点大学当个普通副教授,还是靠谱的。假如振作起来,三年时间跟着名师在学术上能真正做到更上层楼,回来尝试报一报青年千人这种计划试试,概率可能也并非完全为0。俱往矣。(蔡宁)
收到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工作邀请,但是我没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