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生牛犊”的“困惑” ——研究的切入点与抓手到底在哪里?
文/王秉
对于我们搞研究而言,大多数人,特别是“初生牛犊”一直都有一个让自己感到很烦、很困惑与很无奈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茫茫的“研究海洋”里找到合适的研究的切入点与抓手?这可谓跟找对象的难度有得一拼啊(PS难道你也像“找对象”一样靠缘分,其实,它们都还应有点思考和方法哈)!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研究的切入点与抓手,导致很多人在研究初期无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小课题,进而使大把宝贵时间在“迷茫”与“困惑”中晃过去,一晃一晃就是一年,再晃再晃又是二三年......正如阿联对“中国篮球”敲的“警钟”——“别总说年轻人需要时间成长,一晃就四年过去了!”。因此,作为搞研究的“初生牛犊”,必须深思并努力解决上述“困局”,切勿让其成为你研究路上的“拦路虎”。在此,笔者以安全科学(安全文化学)基础理论研究为缘由和例子,谈几点个人积累的拙见,就全当科研学习笔记吧,也顺及分享一下。 在具体谈之前,不妨先说说笔者开始思考上述问题的缘由,这实则源于笔者本人平时在学习研究中所遇到的“纠结”——近期一直纠结有些安全科学(安全文化学)学科知识模块很重要,但具体内容又很杂、很乱、很多,将其凝炼为1-2篇小文章或书的1章内容非常之难(限于篇幅,需尽可能做到,所以真正佩服那些把作品写得很“精致”的大家),着实让人觉得“很烦”。在平时学习研究中,你是否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呢?若遇到了,你也别怕,我们下面交流一下该怎么办? 鉴于此,本人近期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最近发现,受导师研究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思路与方法,及他长期对我的熏陶和启迪,以学科某一知识模块的基础性问题与方法论为抓手和切入点,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做既有理论深度,又兼具实践指导价值,而且还可以写出具有奠基性与通用性的学术价值还不错的小文章,作为书(特别是教材,因为在本人看来,撰写教材的侧重面和重要目标应是夯实基础与启迪智慧,即夯基础与教方法。换言之,显而易见,有了“原料”与“技艺”,“盖楼”那不是迟早的事,而且还可以“盖各种各样的楼”)的内容也非常之切合。例如,以安全文化学中的“安全文化评价”与“安全文化建设”学科知识模块为例,就可以撰写“安全文化评价/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问题及方法论”方面的作品。 显而易见,上述思路与想法本身就属于研究方法论的范畴。此外,要解决文首抛出的研究“困局”,有必要总结起来,具体谈3点: 第一,“理一理,总会有属于你的领地”——不妨尝试科学划分自己的研究模块。记得曾在哪里看过一句话,即“没有分类就没有科学”。有鉴于此,对于较大较宽的研究面,我们需以一定的科学依据对其进行梳理和划分成较为具体的研究模块。在“理”的过程中,相信你定会找到很多研究的切入点和抓手,找到属于你的“研究领地”。接下来,你就该在自己的“承包地”里“播种”和“收获”了! 第二,“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妨从确定与研究自己的研究模块的基础性问题着手。对于某一研究模块,你感觉无处下手?究其缘由,实则是你对此研究模块的基础性问题的认识模糊,甚至是就根本对此研究模块的基础性问题一无所知造成的。毋庸讳言,确定并研究透了某一研究模块的基础性问题,你就基本可以尝试“操控”整个该研究模块了,这是因为:某一研究模块的基础性问题是该研究模块的“根基”,从它们着手,往往可以使你的研究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魔法”。此外,再以具体的基础性问题入手,你还可以延伸出更多、更细的研究模块,相信你定会把此研究模块研究透! 第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妨从确定与研究自己的研究模块的方法论着手。任何研究均需方法论的指导,不用多言,掌握某一研究模块的研究方法论是何等重要!因此,若从确定与研究自己的研究模块的方法论着手开始你的研究,从此你都会有底气的告诉所属研究模块的“研究难题”:“我不怕你,我有法宝的哈!你迟早会被我收拾的!”。 上述所述也属于“初生牛犊”的“成长方法论”吧,最后,祝所有“初生牛犊”在思考中“茁长生长”。
一个“初生牛犊”的“困惑” ——研究的切入点与抓手到底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