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了实验室的8次会议,当然基本上市去“打酱油”的。听了各位专家院士的报告,收益很大。自己也有了些不成熟的想法和问题。胜于无聊,记录在案,以期专家指教,求教于高明。
我们可能不仅仅看φ,K(孔隙度,渗透率)来判断储层好坏,(如以前Ⅰ,Ⅱ,Ⅲ类储层),应该结合本地区的综合地质环境:如烃原岩的好坏,埋深,压力等。
有页岩油气的地方很可能有致密石油。反之,有致密油气的地方有没有页岩油气??
有些类型的烃源岩生油气成熟度不高,可否发展地下加热技术,提高出油率(斯伦贝谢有地下冷冻技术)?
石油翻译人才需大力加强,按理国际会议应该配同声传译。
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应同时进行,相互渗透,提高。感觉目前石油系统基础性研究还比较缺乏原创性的工作,如数学,力学,机电工程等。像我们校搞机械的马德坤教授80多了还在带研究生。中青年搞石油机械的除了长江学者刘清友老师好像其他的并不出名。
机器人将代替大部分人的体力劳动,这在未来是一种趋势,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石油系统中,首先在危重工作中这种代替将马上实现。
石油到底是是怎么形成的?我们需要更深刻的认识。有机,无机成因?你的观点,证据?我指的是新的你自己的证据,非一般教科书上的。只有更好了解历史,才能研究现状。
石油是否可再生?不能,有何证据?能,再生周期是多少?
个人呢觉得,油气的发现开采速度并不是越早越多,越多越好;
必须考虑消耗水平,两者达到动态平衡。
对于工程方面,几种压裂方式是否可以混合综合使用。应考虑使用顺序(甚至可以循环使用)。相渗实验温度和压力应同时考虑。是否还加其他因素,如海拔,地心引力。
经济方面,目前油价下降近2/3是非正常的。在几年内应该会回升。国家应该抓住机会,增加进口,大力发展地下储气库,储油库。
最后,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You are what your think; 我思,固我在。(钟家国)
参加学校实验室会议的一点个人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