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多年后,重新想起小木虫论坛,想拾回原来的账号,竟然发觉自己支离破碎的记忆里,除了当年那热衷每天的签到获得金币,较劲回答别人的问题的片段,就再也记不起了。尝试了几次找回密码,却发觉这些年,乱七八糟的账号也分不清哪一个了。
想起10几年前苦逼的硕士生活,被“”老板“”重点关注,每天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三年看了1.4G的文件,后面就靠着这么点知识储备,混迹人间那么多年。曾经的金虫身份,也算是曾经的自己对“科研”二字的敬礼。如今重新以新虫的身份来到这个论坛,突生“雕栏玉砌应犹在,朱颜已改”的感觉。
突然想以一篇金虫到新手的变化来重启我的小木虫之路,来个当年那个无所不知的少年到现在大叔的华丽转变。只是在躯壳深处不变的那个科研情结。当年毕业有点潦草,因为最后一年老板去美国访学,才可以在硕士最后的时光里寻找到一缕温暖的阳光。后来毕业了,好像也不太愿意再去提起那三年的经历。偶尔回想起来,后背都会有股寒冷。后来我选择了一个大专的学校任教,这些年接着父亲的产业,成了一个小实业者。双重的身份,自己也没觉得太难,可能要感谢硕士的经历,我总能从别人的错误当中吸取营养。不过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艰难的生活。所以后面有些朋友的小孩要深造,我一直劝他们选择老师比选择专业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的道理,我用了三年才深刻明白。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我,你曾经的“老板”是如何如何吗?其实就是你们想的那样。但是忘了是毕业后的第几年,他给我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回学校去做实验员,被我婉拒了。后面我还去看了下他,以此表示对他的感谢。现在偶尔会问候下,毕竟每段经历其实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其实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心态。
科研的重要性不用我强调大家也知道。但是市场会听说大家都在玩虚的。其实这些年的经历,让我知道人们的有多躁动,科研就有多少虚。有人说我们80后是被房子摧残的一代。我们没有60后的百业待兴的机遇,没有70后顺理成章的水到渠成。所以大家谈得更多的就是钱,那个能搞到钱,就做哪个,甚至不折手段。作为一个生意人,我觉得赚钱这个事没什么错,错在你赚钱是为了什么没 想明白。房子要不要买?要!车子要不要买?也要。。。。。。但你如果看到那几个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些就离开人间的朋友的消息,你或许能明白点东西。我们除了照顾好自己,更多的是有天我们离开这世界的时候,回首过往,能微笑地说,我没白白来过。
如今自己用十年的时间,去完成了80后生活于世必须的那些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的眷顾,两栋不大不小的房子就要拆迁。自己也快成为那个传说中的拆二代。突然我想到了自己曾经的科研,曾经那个少年,如今以新手的身份回归,不知道还来得及来不及。我只能说现在我可以更加纯粹地去享受哪些分子和分子的纠缠,原子和原子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