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
发表于 2016-7-7 09:27
查看: 103627|回复: 17|
【前言】:我的科学网博客在读研究生同学和大学生同学们查阅得比较多,看到大家带着咨询的态度给我留言,我很感动,也为能帮助大家而感到无比自豪。我毕业后也多次回到学校,跟师弟师妹们进行相关行业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现在发出来,希望对那些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或即将毕业规划职业发展的同学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其他行业内外的朋友们给予更多的指导。
药品是个特殊的商品,因为有了行政力量的监控,所以注定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进行市场操作。另外也因为药品关系到国民健康,所以从药品的研发阶段开始政府的监管力量就开始介入,从产品立项、申报、审批,到后面的临床试验、试生产、上市定价(现在政府已经放开药品的政府指导定价)、包装、渠道、推广、售后等全产业链,都能看到政府行政监管和介入的影子。客观讲,这是好事儿,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药品的安全性。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也不是好事儿,因为监管审批流程太多,所以一个药品从立项申报到最后问世,平均时间周期为3-8年(一般6类仿制药时间在3年左右,1.1类创新药涉及到1-3期临床,周期会更长,平均6-8年)。药品上市会还需要面对的是4期临床的开展,以监控产品的安全性和疗效稳定性,特别是对特定人群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基本上一个6类仿制药上市的BE临床试验,费用投入在300-1000万之间(根据产品采集的病人数量和需求的数据,临床基地的选取,以及对照标准品的获取难易程度等)。创新药的临床投入目前没有具体的范围,也没有很多捷径可走。整个药品的上市路,最能节省时间的也就在审批(包括临床试验批件、药品生产批件等),每一个审批环节都是漫长的等待。
所以搞清楚了整个药品从研发到上市的过程,基本上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药品的价格不会像民众说的,出厂价那么便宜,卖价那么贵。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研发的附加成本在里面,而且每个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都有药品回收研发成本的时间窗口,很多时候,一个产品的研发往往还不成功,投入的资源打水漂,这些都会全部叠加在药品的价格上面。当然后面的流通、推广、客情、维护等环节费用也会留有一定的价格空间。
今天我们不谈药品价格贵的问题,因为这个谈的比较多了,在社会体制不大幅度改变的情况下,药品价格大幅度降低很难改变。但目前整体上,药品的价格是降低趋势。可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所以药企的利润率会有所保留。根据2015年全国统计的数据,中国药品市场的整体同比增长率为7.8%,其中80%的小企业由于政策导向的问题,销售业绩呈现大幅下滑趋势,但传统的以研发和销售并重的药企,也还获得了不错的增长。至少在经济如此困难的前提下,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还是值得期待的(虽然跟前一个十年没法比)。所以大家看中国股市,药企的股票相对其他题材还是更有回报(如果拉长时间,投资药企股票,收益相当不错)。
所以,在这里总结下:如果愿意从事药品行业(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等)的同学,我还是支持大家的选择,这个行业会越来越规范,价值体现也会越来越高。
但另外,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现在整个药品行业也有很多负面消息。首先2015年,CFDA对临床试验基地进行高标准严规格的监控,特别是对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和BE试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项政令,去年超过90%的药品申报被要求主动撤回(我所在的企业,包括我所负责的一个产品也被迫撤回)。截止2016年5月,中国新上市的产品数量不超过500个(而且大都是3类或6类仿制药)。也就是说,现在的行情是药品上市的数量在急剧下降,药品的质量在提高。另外,随着对仿制药的高要求,很多已经上市的仿制药(特别是国家医保甲类和部分乙类产品)都要求进行一致性评价,而且从医保层面上对前三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同分子产品给予更多的政策(招投标、采购等)倾斜,可以预期存量产品中,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低质产品被主动淘汰。所以现在的药品市场可以看做是缩小版图的存量产品间的厮杀和博弈。
随着上述环境的变化,向上会影响药品的研发端,向下会影响药品的流通端。研发层面上,很多原来立项的同分子仿制药(特别是市面上已经有多个产品的)项目会主动终止,转向对创新药的研发,但时间和周期会继续延长,企业的利润担当在于对已上市产品的高市场份额的疯狂追求。向下影响药品流通端。对于很多在新政策下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随着药品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负责这些产品销售的医药代表。存量产品之间的博弈也要求医药代表的专业素质和客情手段进行不断提高。中国目前有2000万左右的医药代表,仅2015年因为主动和被动原因被淘汰的医药代表超过200万,这些代表要么转行,要么依旧随便找个还在销售的产品,利用自己手中的客户关系继续进行了艰苦的工作。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医药代表或许未来的要求会更高,医药临床专业背景或将成为必要的硬指标。而且对医药代表的销售能力会有更加大的压力赋予。但从另一个层面上看,负责培训代表专业化学术水平的培训机构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会。另外,随着药品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诉求增高,对药品进行策略规划和监督执行的人员(产品经理、区域推广经理)的需求会增高。目前中国对医药产品职业经理人的需求空缺在60-100万之间。很多产品的成功或失败,都决定于产品经理对产品的策划和推广水平。
结合上面的初略分析,所以对医药行业的未来做如下的预测:
一、行业预测:1、信息推送以新媒体和互联网为主。2、医药代表大规模失业,医生接触以专业的临床研究为主。3、外企合规为主,在中国业务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增速放缓。
二、企业模式:以传统制药业务为基础,将会大规模结合新型的技术和手段,重塑新的营销模式,并逐步走向国际化。
三、人才需求:1)熟悉外语、国家注册和准入的国际化人才。2)对于新的诊疗模式,前沿医疗技术熟悉的医学专业人才。3)深刻了解客户需求,重塑制药、前沿技术、新的手段、报销等因素整合的营销模式的营销人才。4)基于客户需求的新闻多媒体推广人才。
根据个人的水平或能力,您未来的发展机会再哪里?欢迎思考和交流。(曾建)
浅谈中国药品市场的发展和人才需求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