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在德国办创新企业的文友

 找回密码
 注册新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在德国办创新企业的文友

德国迅马(SIMAC)公司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6/6/26
杨悦是活跃在德华文坛的作家,曾经翻译出版《格林童话全集》,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她的散文也很精彩,拥有数不清的粉丝。第一次见到杨悦,是在那年秋天。当时德国《华商报》第二届读者·作者·编者联谊会在弗莱堡举行。会上来了一位略带四川口音的秀美女作家,正是杨悦。她不但文章好,还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担任德国迅马(SIMAC)公司董事长,做过德国北威州中国企业家协会首任副会长。但她丝毫没有女强人的做派,很有亲和力。闲谈中才知道,她艰苦创业,终于把公司办成颇有名气的创新型企业,经验值得人们参考借鉴。

学德语专业,译格林童话
杨悦出生于重庆,青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这里,可说是地道的重庆妹子。她的父亲杨武能是著名德语文学翻译家,曾荣获德国总统颁授的德国 “国家功勋奖章”,终身成就奖性质的洪堡学术奖金,以及世界歌德研究领域的最高奖——歌德金质奖章这三大奖项。母亲王荫祺是北外才女,贤妻良母,在川外德语系任副教授。杨悦从小耳濡目染,喜欢外语,喜欢文学。在川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毕业后,被保送上了四川外语学院,攻读德语专业。父母都是德语教授和翻译家。杨悦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真是幸福,有父母耳提面命,谆谆教诲,自然是近水楼台,积累起雄厚的德语和文学功底。
杨悦在川外德语系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位于成都的华西医科大学,担任德语教师。那时杨武能也调到川大工作,父女俩一起合译了《格林童话全集》这部德语文学的鸿篇巨制,译成中文约50多万字。杨悦回忆道,她翻译了大约三分之一,收获真是不小。
杨武能这样的大翻译家翻译格林童话莫非大材小用?不,他没有把童话当作“小儿科”,而是认真严肃地把翻译和研究结合起来,以期探寻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灵魂,再现格林兄弟的艺术魅力,他努力在新译文中营造出富有童趣的语言环境,为此他对合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选定的合作者是杨悦,当然有提携后进的意思,把女儿培养起来,但并不因为杨悦是自己的女儿而放松要求。
其实杨悦也有年轻而贴近童话,更了解儿童心理和接受能力的优势,何况很多童话都是她从小就喜爱的。“上阵父女兵”。就这样,格林兄弟的童话由杨家父女来译了。权力的世袭遭人非议,而学识的家传则永远是受赞美的。杨悦也端的不弱,在她父亲的督战下,硬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然后高高兴兴地到德国留学去了。于是我们的书架上多了一本好书、文坛上留下了一段杨家父女合译格林兄弟的佳话。


创业在德国:从打工学生到办公司
杨悦父母都教授德文,又都是德语翻译家。“他们对德国的诉说,勾起了我对德国的向往,那里也是歌德、席勒、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故乡。”杨悦如是说。
1992年,杨悦自费到德国留学。就在德国驻华使馆办签证的时候,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卢序,那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当时也正准备赴德深造。他的父母都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教授。父亲卢寿慈,陕西城固人,早年留苏,在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及黄金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回国,是我国选矿专业的著名专家。母亲田薇是材料系的教授。我们不说门当户对的传统习俗,但杨悦和卢序都出身于书香门第,就给两人带来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来到德国,杨悦先在马尔堡大学,后到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研究日耳曼学,而卢序则在杜伊斯堡攻读电子工程。对于杨悦来说,来到德国,迎接她的却并不是铺满鲜花的文学之路。“首先就是要生存下去!自费留学,要自立,不应该再向父母伸手。”其实,杨悦的心里还有着自己的小小打算,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要强性格,让她决定凭自己的能力在德国打工赚生活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自己曾经做过的每一份工作,杨悦都记忆犹新。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德国家庭做帮工。”这份工作,每天工作的时间为6至8个小时,每小时能得到11马克的报酬,“一天的工作就足够支撑我一个星期50马克的生活费”,但这份工作却让她几乎没有时间学习。
杨悦也曾到工厂做过手工活,换过几次工作。时常很辛苦,但那种倔强、不服输的性格,让杨悦一次又一次坚持着,“还没开始,我怎能放弃。”
直到1994年,杨悦进入一家台湾电脑企业驻德办事处做文员,有了一份较为固定的工作,“每个月收入1800马克”,也就是在这家企业,她开始接触当时方兴未艾的电脑产业。在电脑公司,每天的工作繁琐而枯燥,但杨悦却从这日复一日繁琐的工作中,发现了机会。“那时候,这个行业兴起不久,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如果能自己代理品牌,或者创立自己的品牌,无疑有着良好的前景。”
“年轻人就是有这股劲,怕的不是失败,怕的是不敢去尝试。”杨悦决定先成立自己的公司,从代理品牌入手,但她打工的钱,只够支撑自己的生活费,到哪儿去寻找成立公司的启动资金?
思前想后,她只有求助父亲杨武能。“其实很忐忑,甚至想好了一堆解释的话语。”让杨悦没有想到的是,父亲杨武能对女儿的想法极为支持,鼓励她走向创业之路,并借给她一笔资金。
于是1996年7月,杨悦在德国成立了迅马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IMAC)。租了一间房子,就正式开业了。不久卢序加盟,担任总经理,他富有计算机和电子专业技术知识,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远离家乡亲人的外国留学生,没有学过经济学,没有经商的经验,没有雄厚的财力,要想和土生土长的德国人竞争,谈何容易?这时,中国古老的谚语和经验激励着杨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笨鸟先飞”、“不耻下问”……
当年华人在德国开办的贸易公司很多,但几十年大浪淘沙,不少都淘汰了,而迅马公司却在勤劳、努力和诚信经营下,一步步发展壮大。从一间屋开始,进驻到工业园区,有了自己的大仓库和生产线。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单凭打价格战是不行的,转而针对客户(主要是各种企业)的需求,量身制作他们需要的电子和计算机产品,提供全套的服务,闯出一条新路。如今,迅马公司不仅是微软、富士康、华硕等知名企业的代理商,还拥有自己的品牌Joy-IT以及两条组装计算机的生产线,为包括德国亚马逊在内的许多客户制作电子和计算机产品。迅马公司的产品除德国外,还销往法国、丹麦等多个国家。精美的产品介绍用德英西法以及荷兰、波兰和土耳其等7种语言印出,由此可见其国际化的程度。
迅马公司按照德国企业的严要求,高标准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扬工匠精神,把每个工作环节做到尽善尽美。经过当地工商会的考核,取得了与职业学校合作、培训以下三类学徒的资格:即商务文员(Bürokaufmann),系统技术员(Systemtechniker)和仓库管理员(Lagerist)。学徒出师后,最优秀的就留下来,充实公司的员工队伍。如今,他俩领导着几十位员工,除了德国人,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已经融入德国社会的外国人。不少员工已在公司干了十多年。卢序和杨悦这两位公司领导,以高超的技术水平,亲切的人文关怀,赢得了全体员工们的尊敬。
杨悦、卢序的公司在行业内有口皆碑,而长相秀气的杨悦也令人侧目,她的一些合作伙伴都惊叹,没想到这样一个秀气的中国女孩,有这么大的能量。她还做过德国北威州中国企业家协会首任副会长,但丝毫没有女强人的做派,很有亲和力。
随着中国与德国经贸往来的密切,尤其是起于重庆、止于德国的渝新欧铁路货运的开通,更紧密地链接了重庆与德国,“如果可以,我愿意做连接中德两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使者。”杨悦如此道。


回归文学梦
杨悦从小就喜欢文学,“歌德、席勒、荷尔德林、海涅、里尔克、托马斯·曼……对于一个有着文学梦的女孩子来说,这些名字无疑充满着不可思议的魔力。”她这样“一个怀揣文学梦想的少女”从不曾想过,自己会创立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并以此在德国立足。
公司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深埋在心底的文学梦,又开始萌芽。杨悦不仅开设了自己的博客,记录着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成为德华报纸专栏“悦读德国”的主笔,用自己的文字,介绍德国文化,架起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
杨悦回忆,那是在明德中文学校成立10周年的时候,使她走上给德华媒体的投稿之路。明德中文学校位于克雷菲尔德(Krefeld),2001年创办,已成为下莱茵地区最具规模的中文学校,杨悦的女儿就在这里学中文。杨悦所写的《明德中文学校10周年庆典》一文,得到大家交口称赞,并被推荐登报,从此杨悦就开始为德华媒体写稿,逐渐成为德华文坛的知名作家。
如今,翻阅德华几份报纸,我们经常会读到杨悦的文章,文笔优美,沁人心脾。她的文章,一方面紧扣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如中德的文化差异、社会差别、怎样关怀下一代等,有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又有极高的艺术修养,西方的美术、音乐、名人事迹等信手拈来,给人以阳春白雪般的享受。她的文章不但深受德国华人读者的喜爱,而且在国内也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不少文章还刊登在《北京青年报》上。
她的新浪博客(杨悦在德国的博客)粉丝无数,点击量已超过100万人次,可想而知,人气是多么的旺盛!这是很多写作者几十年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杨悦的博客,迄今已贴上150多篇文章,其中“感知德国”这个栏目就有70多篇,大部分都标记有“荐”字,即被推荐到新浪博客首页乃至新浪首页的文章。如《漫步德国美术馆》、《德国人婚恋面面观》、《德国学校的家长会》、《德国中小学生守则什么样?》、《德国音乐会的礼仪》、《德国小升初为什么不用考试?》、《德国富二代的教育》、每篇都吸引成千上万的粉丝浏览,其中《我所认识的德国商人》、《德国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都有好几万人点击阅读,而《中国女孩在德国受欢迎吗?》和《中国与德国之间的最大差异》竟然吸引了十几万人的眼球。从这些标题就可知道,杨悦对德国了解的是多么广泛和深入。
杨悦还有一个栏目叫“故乡故人”,她把自己对故乡重庆的思念都深藏其中,用文字娓娓道来。2010年的中秋节,思乡的她写下了第一篇博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博文《月是故乡明——怀念家乡重庆》中,杨悦这样写道:“重庆的步行街解放碑,如今在全国家喻户晓;重庆的三张名片:美女、美食、美景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于是,一句在解放碑打望美女的顺口溜也不胫而走:三步一个林青霞,五步一个张曼玉。这些美誉在我看来,不过是全国人民的厚爱与笑谈,解放碑于我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它是我童年的回忆、少年的轻狂与青年的匆匆一别。”
这样的记忆,源于杨悦幼年时的经历。她的外婆,家住解放碑的八一路150号,就在今天大都会商厦的对面,是解放碑最热闹的地段。杨悦记得,楼下就是卖各种卤菜、炒菜和面食的陆稿荐,出门的左手就是大阳沟菜市场,往右一拐就能看见解放碑,而过一条街就是如今游人如织的好吃街。
从她记事起,母亲差不多每个周末都会带自己去外婆家。那个时候,杨悦一家三口住在沙坪坝烈士墓的四川外语学院,“当时在人们眼里属于郊区,我们管到解放碑叫‘进城’,要先乘16路汽车到沙坪坝,再乘2路电车到解放碑。大舅舅和两个姨妈五孃六孃都住在现在的渝中区,离外婆家不远,她俩常常打趣我,说:‘小乡巴佬又进城来了’。”
看了这些文字,就知道,杨悦有着很强的语言文学功底,而且流露出充沛的感情。


坚持让女儿学习中文:让她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杨悦的女儿璐璐在德国出生、长大。虽然定居在德国,也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不过,杨悦一家人都坚持让女儿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外婆教她唐诗宋词,外公教她写毛笔字。暑假时,爷爷奶奶跟她讲解《三国演义》,每个周六要在中文学校上3个小时的中文课,还要跟中国老师学习古筝和声乐……”杨悦把孩子的中文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而且,她和丈夫在家里从来都是跟女儿用中文交流。“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说好中文,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毕竟,我们是中国人。”
2015年10月杨悦带女儿参加了杨武能著译文献馆开馆仪式。隆重的开馆仪式是在璐璐钢琴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中开始的,演奏奏鸣曲是有一定难度的,而璐璐演奏得非常完美娴熟,这让外公杨武能感到格外开心。

在德国办创新企业的文友
大家都不容易!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论坛有你更精彩!
谢谢您的分享!
大家都不容易!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论坛有你更精彩!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论坛有你更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