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学界呼吁向已故人士追颁诺贝尔奖

摘要: 据外媒报道,2014年诺贝尔奖将于6日起陆续公布。诺贝尔奖虽然堪称科学界最高殊荣,但近30年来,由于验证突破性科学理论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后数十年 ...

据外媒报道,2014年诺贝尔奖将于6日起陆续公布。诺贝尔奖虽然堪称科学界最高殊荣,但近30年来,由于验证突破性科学理论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后数十年,才获诺奖认可,部分人甚至“等不及”,在获奖前便已去世。有学者担忧“过分迟来”的奖项无助表扬科学研究成果,失去原有的意义。

加拿大科学家斯坦曼在2011年获颁诺贝尔医学奖,但他在当局公布得奖决定前3天因胰脏癌离世,享年68岁。诺贝尔奖传统上只颁予在世的人士,但当局最终决定破例,并解释称委员会在决定得奖者时,斯坦曼仍然在世。2013年“上帝粒子”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肯定,但最初参与提出理论的比利时科学家布鲁已于2011年离世,无法分享殊荣。

芬兰阿尔托大学物理学家福尔图纳托认为,如果情况再不改善,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等不及”的个案。福尔图纳托今年初联同多名科学家在《自然》期刊撰文,称在1940年以前,需要等20年才获奖的个案,分别只占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医学奖的11%、15%和24%。但自1985年起,相关比例分别增至60%、52%和42%。若按此推算,到本世纪末,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平均等待时间将很可能超出人均寿命。

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利丁则认为,目前的安排是要给予时间验证得奖理论的真实价值,例如“上帝粒子”理论于1960年代便已提出,但到2012年才首次得到证实。另一例子是两名科学家在1989年声称发现实现“冷融合”的理论,若属实将可永久解决全球能源问题,但有关理论至今仍未被证实。

福尔图纳托提议改变惯例,允许向已故科学家追颁诺贝尔奖。但利丁认为,这无助诺贝尔奖向公众宣扬科学研究的意义。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创新与知识管理院科学政策研究员华莱士则认为,有必要在诺贝尔奖以外另设奖项,鼓励年轻科学家进行研究。


学界呼吁向已故人士追颁诺贝尔奖
任何一个政策  制度  都尤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确实应该这样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