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一篇要闻《博士考核“唯论文是瞻”引争议》,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又一次关注,前一次关注的文章发表在这《假如在选题、开题、盲审、答辩时投否决票,那会怎么办?》。在5月份这个学位论文盲审和答辩季,这种话题最让人感概。
初看那篇文章的标题,以为是博士学位论文的盲审问题,进去一看,才发现说的是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的抽检环节。说起这个博士论文的抽检环节,很多人还都不知道,以前也没太多令人关注。只是近2年才得到部分人的关注,特别是那些连续2年被抽检不合格的学校和博士点,据说是人心惶惶。少数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了起到警示作用,公布了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不合格的名单,好像效果还很好,连续公布几年之后,不合格的比例一般会下降很多。严重的后果还不止这些不光彩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近期教育部撤销了部分高校的学位点,甚至包括少数985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学位点。而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恰好能导致撤销博士学位点的功能,所以在少数单位异常关注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一旦博士学位点取消,那些博导们的平台就没有了,而后续的博士生们也会进去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为何能成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流程中一个大家更加关注的话题呢?那得从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这个事情本身说起。以前各个博士点答辩完了之后,就把大家的博士论文关起来,能看到的人不多。近年来,CNKI博硕士论文库中逐渐收录了一些博士学位论文,但也很不全,因此博士学位论文还未完全见光。而最全的地方在哪里?就在国家图书馆!有图书情报的学者给部领导写报告,说要保存全国的博士论文。上面采纳了,上面不仅采纳了,还利用这个全国最全的博士学位论文库,做了一个事情,博士学位的抽检。
2014年1月29日,教育部颁发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其中关键条文摘录如下:
“
第三条 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
第四条 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从国家图书馆直接调取学位论文。
第六条 每篇抽检的学位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专家按照不同学位类型的要求对论文提出评议意见。
第七条 3位专家中有2位以上(含2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第八条 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2位复评专家中有1位以上(含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
以上条文有2点很值得关注,一是抽检的单位是教育部,不是各学位点,是随机抽取的,不是指派;二是,抽检不合格的评判标准很严格,三位专家有两位判为不合格就是不合格。
这个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出台之后,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出台了一些配套的措施,主要是不合格论文的复议、处罚、学位撤销等问题,这些严厉措施的出台俨然成为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的最后的红色防线。
过去,公众视野中的问题论文,很多都是学术不端问题论文,什么抄袭、雷同、买卖等等。但观察下部分单位公布的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反馈意见,大部分其实都是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博士学位论文达不到博士毕业的水平
2.博士学位论文不符合本专业获取博士学位的要求
……
抄袭问题,在博士学位论文里便基本都不是问题了,其中的道理,不多说。现在的问题是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学术水平达不到博士毕业生的要求。
本人才疏学浅,不想过多理论。只发一些疑惑:
为何控制博士生质量的选题、开题、盲审、答辩等等同行评审的环节都是失效的?是个别现象吗?
为何教育部的这个抽检环节反而还有些效果,虽然问题论文经过复议之后不一定被认定为问题论文?
如果选题、开题、盲审、答辩等环节在部分博士授权单位是失效的,这些的博士的水平怎么能让人信服?仅凭博士学位证书上的章?仅凭他们发表的那些sci?
科研小论文的拼凑等于博士学位论文吗?
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为何成为最后的杀手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