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怎么跟进最新进展-从研究生到研究者

摘要: 其实这个不应该是个问题。但是对来说曾经是个问题,对我的学生来说基本是个问题,但不是个大问题。那年那月硕士生阶段(1993-1996),其实不会去问:为什么做 ...
其实这个不应该是个问题。

但是对来说曾经是个问题,对我的学生来说基本是个问题,但不是个大问题。

那年那月

硕士生阶段(1993-1996),其实不会去问:为什么做这个课题?

其实是导师交代好了,就做这个题目。

我当时所在实验室是酶工程实验室。当然是蛋白质和酶方面的研究。

导师姜涌明先生对亲和层析等有研究,以壳聚糖为载体来研究。

所以我的题目就是:以壳聚糖为载体纯化凝血酶(其实是酶原)。

当时在图书馆查文献,这个时候也只能在图书馆查。主要是期刊文献了。

纸质版的文献到了我手上,一般都是过了一年或两年的文献。

还记得当时在学校图书馆,我看的是上一年的NATURE, J Chromatography 等。

读了文献,发现基本别人好像都做了,那我还做什么。很沮丧。

不过导师说:开始读文献都这样。觉得世界上别人都做完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后来,做做发现,其实很多文献他们没有说清楚,甚至是不准确的。

因此,当时获取的途径就是:老师和图书馆。

互联网初期

当时1999年,读博士期间。

文献可以在网上查找,但免费全文很少。

后来导师和师兄以及所里的老师都提到过,可以写信给作者要。

到了研究后期,主要是太需要文献了,虽然当时感觉英文不是很好,但是我还是写了。

所以我在博士期间,真的写过好几份信。

印象最深的是:英国的David Baulcombe教授,就是在SCIENCE发表过RNAi的科学家。

(Professor Sir David Baulcombe  http://www.plantsci.cam.ac.uk/directory/baulcombe-david/)

收到我的EMAIL后,居然将他发表的相关文章都寄过。

很多有彩图,当时感觉非常漂亮的期刊,梦想我有一天也能发表这样的文章。

他的这些期刊文章,我现在还保存着。

目前的情况


自己做研究,从博士后到现在带研究生。
发现如果不读文献两个月,几乎无法带研究生。
甚至上课都觉得没有底气。因为不知道目前科学发展到什么状况。
学生是要听一些现在学的跟当前有什么用的东西,当然基础必须学好。
所以必须坚持看文献,这是起码的要求。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查到一篇文献,但找不到全文的状况经历。

不过现在应该基本不会这样了。

怎么跟进最新进展-从研究生到研究者
主要途径:  1.Pubmed查找:这个是比较全的,大家都知道。  2.写信给作者,基本都是成功的。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3.没有全文的,求助科学院的同行们:科学院的数据库比较全,沾点光。
4.再没有,求助学校图书馆:
我们学校基本上著名的数据库是有的,学科侧重不同,所以有的是查不到的。
据说买数据很花钱的。不过图书馆好像有文献交换的通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5.在researchgate的相关关注对象:这里主要是研究领域最相近。

其实理想的就是同行交流,当然应该是free的。

既然可以同行评议(应该是免费的,比如审稿),为什么不能有同行文献交流的平台。

目前我们基本能跟上最新的研究进展,这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前面说的研究生的小问题是:不敢和老外交流,就是写信等;没有查文献的冲动。

当然一些比较令人无语的国内数据库基本不用了,主要也是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这个是我这些年的文献使用变化,对于文献专家来说不值一提,仅供回忆。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原文作者:马中良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不敢写信那段戳中我的点了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