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科学社群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痛苦的苏格拉底?

摘要: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在苏格拉底的假设里,有思想和要快乐是相背离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在苏格拉底的假设里,有思想和要快乐是相背离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于苏格拉底来说,猪在吃东西时感觉到的快乐并不是真的快乐,因为那太卑微。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快乐应该更高级,更有追求,或许是看透真理,或许是自我解脱。

但在当前社会的语境中,有思想和要快乐并不是截然背离的,那就需要做自己快乐的事情。但很多人还是宁愿选择做快乐的猪,也不做痛苦的思索者,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时代现代化的后果之一。但是为什么没有快乐的人,即快乐的苏格拉底呢?我想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我们的精英选拔方式。

我不知道我们国家现在的大学教育该算作什么,如果说现在的中国大学算作通识教育的话,那为什么还要强调专业方向呢?为什么还要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呢?就仅仅为了就业率,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吗?那不如办高职算了。

在这之后的研究生阶段一定是算作精英教育了。可是现在我们的研究生相当多的做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方向。原因或许就在于原来的积淀成本吧,毕竟一个专业学了四五年,放弃转行还是有些困难的,那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最难的是还要通过一个研究生考试呢?跨专业与别人学过四五年的本专业人士竞争,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所以大部分人没有勇气跨过去,就这么痛苦的继续思索。

博士阶段呢?还是要有个博士入学资格考试。虽然现在导师已经有很大的选择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生,也允许跨专业报考。但是还是要有专业考试,才能到达导师那里去选择。再加上这么多年的沉淀成本在那里放着,最后大多数人还是没有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在痛苦的思索着。

所以,我们的研究生群体很多都在磨洋工,并不是做快乐的事,这其中的过程当然很痛苦。包括我现在的状况也是,并没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导师也不是很宽容。所以我也没办法。其实我觉得研究生,尤其博士阶段,导师和学生就是一种合作关系,有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是合作的基础。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现在却成了门槛。看我周围的导师和他们的博士生,大部分更像半路夫妻一样,都是搭伙凑合着过日子。

就在前几天我一个中科院地理所(这个研究所在地理学领域像神一样的位置存在)的同学今年要博士毕业了,选择就业却只愿意去竞争辅导员、文秘之类的岗位,连大学老师都不愿意去做。为何呢?觉得科研很累。为何累呢?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自己的兴趣在哪呢?自己也不知道了。


科学社群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痛苦的苏格拉底?

相关主题文章

做快乐的猪没有什么不好,做痛苦的思索者的确很累,而做快乐的苏格拉底呢,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也还需要继续路径的探索。现在的申请——考核方式确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学生直通导师的路径。但是一些学校做的并不好,比如北京大学,看其中一些院系成了三次考试了(即要连续通过三次考试,依次是“博士英语水平考试(12月份)——复试专业笔试(3月份)——复试面试(4月份)),这样既没有提供学生直通导师的便利,更增添了考试的成本与学生的经济负担,还不如原来的初试+复试的博士选拔方式。我想,这样除非是北大的铁粉丝,不然即使导师与学生之间有很好的意愿,最终也可能会放弃。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这让我想起我曾经所在的基层政府单位,一次书记在例会上讲话,说我们单位的年轻人缺乏活力,来了没两年就像很多老同志一样成了来养老的了,一点生气都没了。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科研院所里的很多人何尝不是这样子呢?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