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学排行榜对不同类型大学的可能影响
——谁容易受益?谁又容易吃亏?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近期提出的“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实施,各种各样的大学评价、学科评价、科研评价的相关报道又有新增趋势。这些文章散见于期刊、报纸、网站及各种微信圈中,一方面为公众了解我国大学的发展状况增加了信息途径,但也很容易形成一些误导,并在无意识中对某些高校形成一些伤害。因为,大学评价也好、学科评价也好、科研评价也好,不管评价机构的权威性如何、责任心如何,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都只能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它只能是基于那些可量化项目的评价,只能是对一部分高校某些方面的评价,它不可能完全覆盖和适应于各种各样、多姿多彩、各有千秋的所有大学的所有方面。因此对于这些评价结果,我们一方面可以作为信息来源的一种来了解大学,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一种谨慎和超越。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在目前发布的各种各样形式的大学排行榜中,哪些学校更容易受益,而哪些学校又更容易吃亏,从而使我们在阅读各种各样的大学排行榜时多保持一份理性和清醒。
一是大多数大学排行榜一般有利于符合国际标准“尺子”的大学,而不利于富有本国特色、地方特色、学科特色的大学。因为大多数的大学排行榜,特别是国外评价机构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排行榜,最重要的指标是国际论文数量以及论文的被引数等衡量指标,如SCI论文、SCOPUS论文、ESI指标等。
二是大多数大学排行榜一般有利于重视科研的大学,而不利于只重视教学的大学。因为大多数的大学排行榜,几乎都将论文、课题、专利、科研奖励等作为评价大学的主要指标,而人才培养方面的指标则因为很难纳入量化评价而使用较少。
三是大多数大学排行榜一般有利于理工类大学,特别是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大学,而不利于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特别是美术类、音乐类、语言类、民族类等富有我国文化传统特色的院校。原因和前面所述的类似。
四是大多数大学排行榜一般有利于设立有附属医院的大学,而不利于其他没有设立附属医院的大学。因为在大学评价中,不管这些医院是真的属于某个大学的下属机构,或是这些医院其实是独立于该大学,但该医院的SCI论文等科研成果,在统计时一般都会或是至少有一部分会计算在该大学的名下。
盘点大学排行榜对不同类型大学的可能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