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一个课题组为啥每年都能发Nature?

摘要: 以前总有人拿卧龙岗大学说事。确实,我自己也觉得卧龙岗大学还不算顶尖大学,基本上所有大学排名都在200多名,离我们学校进入世界Top1%大学的目标还有距离。但是,我想说一 ...
以前总有人拿卧龙岗大学说事。确实,我自己也觉得卧龙岗大学还不算顶尖大学,基本上所有大学排名都在200多名,离我们学校进入世界Top1%大学的目标还有距离。但是,我想说一点,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本地人很少考虑大学排名的,他们上大学第一选择就是离家近,第二选择就是专业。原因很简单,澳洲大学生找工作,招聘单位不只是看学生哪一个大学毕业,而重点是看学生成绩中有多少个HD。至于他们的学生水平,前几天和我们院长开玩笑,国内四本大学生都能够考上悉尼大学,只要肯花钱、花时间。
由于澳洲大学规模上差别很大,像悉尼大学这样的学校,学生就将近5万,而卧龙岗大学只有2.5万左右。如果只是看大学排名的话,像这些规模小的学校就可能完全没有立足空间。也因此,在澳大利亚各种基金申请过程中,里面有一条学科背景介绍。在基金委评分过程中,将一个学科分成5个等级,最高的是5,最低的是1。5的含义就是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的含义就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们卧龙岗大学这样的小学校里面,学科不可能特别全面,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科还是非常不错的。包括我所在学院的材料科学、机械制造都是排在5。当然这篇博文我不想介绍自己的学科,而是介绍我们学校的另一个王牌学科,与其说王牌学科,不如说王牌团队,Prof.Roberts Richard G.
今年卧龙岗大学已经在Nature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两篇就来自Roberts的团队。而值得一提的是,Roberts教授的团队基本上每年都能够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近5年间,他的团队每年都能在Nature上发文。其中:2012年1篇Nature、2013年1篇Nature、2014年1篇Nature和1篇Science、2015年1篇Nature、2016年2篇Nature当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团队在1990年开始,就开始往Nature、Science上批量发文,至今,几乎年年都有。有时候想,为什么这个团队每年都能够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毫无疑问,这与他们团队的核心人物有关,也就我们所谓的“带头大哥”有关。这几天,大家在讨论学科带头人的事情,也因此,就这我在卧龙岗大学这5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想法。
1)带头大哥的江湖地位是自己多年血拼出来的。Roberts自1990年开始,便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而且,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能够在上面发表论文。也因此,他的名气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叠加上来的。也因为他的重要贡献,他自己成为了澳大利亚LaureateFellowship,澳洲学术界最高的荣誉与奖项。我想一点,他的地位,绝对不是某某领导赋予的,也不是通过选举选拔出来的,而是在历史道路上,自己一点一点走出来的。
2)带头大哥有着巨大的个人魅力,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为什么关注Roberts,是因为在参加卧龙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在香港大学博士毕业并做完博士后之后,国内有好些985大学给他教授岗位。但是他依然选择来卧龙岗大学做VCFellowship。当时,他告诉我,他来卧龙岗大学,主要是Roberts团队年年都能发Nature。由于有Roberts这样一个带头大哥,他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各地青年才俊加入他的团队。在他的团队中,在过去几年,就有超过10人拿到了澳大利亚DECRA和FutureFellowship。
3)带头大哥的团队绝对非常和谐。在Roberts团队今年发表的两篇Nature论文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MichaelJ. Morwood。Michael教授已经去世几年了,但是,在他们发表论文的时候,依然把他列为共同作者,这无疑值得我们怀念。Michael教授是我来卧龙岗大学工作几年后去世的。当年他患癌躺在医院,依然天天看各种实验结果,讨论研究进展。特别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就是当Roberts教授拿到LaureateFellowship的时候,他居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跑出医院给Roberts祝贺,并且还花时间接受媒体采访。当然,他们团队为了纪念Morwood教授,特别成立了一个MichaelJ. Morwood Fellowship,资助年轻科研人员参与工作。
4)带头大哥只是某个团队负责人,而不是学科带头人。因为一个学科有很多的研究放向,而带头大哥只管自己的那一个方向,他不会去打压别的方向的发展。如果让他去管理整个学科,我估摸着他成为不了带头大哥,而会成为院长、校长的管理人员。
最后回答他们为什么能够每年都发Nature论文,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1)带头大哥N年积累的声誉,他们的成果容易被Nature的编辑接受。(2)研究方向有很大的关系。(3)就是工作的深度。在一个领域持续工作几十年,深度是不容忽视的。(4)持续不断的传承。Michael教授倒下了,Roberts教授跟上,现在他们团队FutureFellowship有一帮人。也因此,这群人估摸着还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在Nature上发论文。
作者:喻海良

一个课题组为啥每年都能发Nature?
不过这样反而逼着我们成长,形成了我国卫星与火箭配套出口的模式,即用自己的火箭把自己的卫星送到轨道上去,调试好后以轨道交钥匙的办法卖出。

据目前统计,在1957年至2015年间,世界平均发射成功率为91.5%,中国长征火箭成功率是95.5%,高于俄罗斯的93%,美国的88%。我国的运载火箭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居世界第一梯队的位置,而且排得比较靠前,从运载能力上讲当时处在世界第四位。但中间有十多年时间我们没有进步,人家却进步很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只要导师牛,nature不是梦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xyazw1314 发表于 2016-4-20 16:10
只要导师牛,nature不是梦

以第一作者发个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