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学术上的迷茫与困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学术上的迷茫与困惑

跳转到指定楼层

  学术上的迷茫与困惑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不知路在何方,也不知前景为何,身不由己随波荡漾。表现在社会性上就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不知该投不该投。表现在用人上就是,有学问也好,没学问也好,干出的业绩差别不大。表现在学生的研究上就是,太深的理论别学,学了也没用。
  全球性的,20世纪后半叶是对基础科学理论(尤其是抽象理论)的抵制期。也就是对统一性学科理论的抵制期。在哲学上,把客观运动的特殊性置于第一位,而无视普遍性;把具体运动的对立性置于第一位,而试图回避统一性。在力学上,其顶峰性的表现就是打着旗号“非线性”,“混沌”名义下的各类学习。
  就全球科技论文的总体表现而言,大多数论文的读者处于学术上的迷茫与困惑状态。这意味着20世纪后半期的科技爆发式增长还没有结束,同时,也意味着科学理论在综合性学习方面的薄弱。用未来学家的话讲,就是细节性学习爆炸,而统一性、综合性学习严重滞后。
  学术上的迷茫与困惑指的是,A类) 作者把实质上是相互矛盾(甚至于对立)的理论体系中的结果(或概念)以自身的主观标准揉合在一起。但是,作者并没有感觉到,但是读者感觉到了。B类)作者把实质上已有理论体系或技术体系中的结果(或概念)误认为是自身的理论创新或技术创新,因为作者并没有读到相关的文献,但是读者读过更为原始的文献。C类)作者发表的论文没有统一的理性或实验标准,论文之间有实质上的、逻辑上的、不协调性,或是学习结论的内在相互矛盾性。但是,作者本身并没有发现,但是读者明确的看出。D类)引用其它著名学者论文或观点(结论)时,只摘取对自身有利的局部,而把对自身不利的局部视而不见(故意或略)。这是因为作者无法独立的论证自身学习的正确性。从而,读者怀疑其论证。E类)对于学习工作价值的评价趋于机构(学术团体组织)评价化,从而,科研机构日益的趋向于庞大化和机械化(官僚主义化)。科技人员出现归属感上的困惑。
  社会所看到的是,巨量的A、B、C、D类论文,但是实际应用价值不大;E类机构日益增多,但是感觉不到国家有何显著科技进步。
  科技学习人员自身也感觉到,读的论文越多,距离解决问题越远;越读思路越开扩,越干越感到前景暗淡;得意的学习被评为一钱不值,不得意的学习反而被看好,进退两难。
  我们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看到此类著述的这类描述时一眼漂过,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至少这不是我国的问题。到了90年代,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科研机构的确是官僚主义化,也发现私立科研机构并不多,到是个体户式的技术研发机构很多。基本上是未来学家书中描述的现象。到了本世纪,才发现巨量的论文都是原地踏步的,进展的确太小。
  通过21世纪初的各国政府竞选纲领,我们才了解到,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科研已经是由国家的投资来推动。而在这几十年的综合性统计结果,几乎各国都是投资巨大,进展微弱。
  在21世纪,我们看到的是,这种高度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后果在于:1)科学进展与技术进展间的相互关系弱化,从而导致科学理论进展的加速滞后,与此同时,技术进展失去基础性理论的支撑而难于持续。2)由于技术性增长是有直接经济回报的,从而企业对科学进展的表现冷漠,导致以国家投资形式来维持最低限度的科学进展。3)公众对于政府巨大的科研投入和微弱的技术产出日益的不满,从而导致政府不得不相对减少对于科研的投入和加强监管。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21世纪,为何学术界对科学理论方面的学习没有热情。为何企业界对于技术研发没有热情。
  多数的科学哲学类著述论述到,阻碍科学进步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技术性的、出于成本最小化的经济原因;一类是科学理论自身性的,成熟的部分理论趋向于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从而理论趋于分类化(离散化),对抗基础理论的统一性。
  我们当前的各类有关科技学习问题的困局实质上源于对基础理论统一性的长期漠视。
  因此,我认为,决定我国未来的、在全球的、科学地位的学习取决于我国学术界在基础理论统一性方面的学习。也就是,是否能出现科学理论上(有统一性特征)的学科体系创新。
  就国家层面,这个目标是确定的战略性导向。反而是学术界,在这个战略目标前信心缺乏。
  (肖建华)学术上的迷茫与困惑
楼主,这是您写的吗?
谢谢您的分享!以后多多分享一些这样的内容。
这篇文章不错,我可以收藏吗,楼主大人
论坛有你更精彩!
这篇文章不错,我可以收藏吗,楼主大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