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蛋白研究系列专题14-蛋白上游研究之Sanger测序技术的发展史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蛋白研究系列专题14-蛋白上游研究之Sanger测序技术的发展史





金开瑞生物讯:DNA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成熟的DNA测序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7年Maxam和Gilbert报道了通过化学降解测定DNA序列的方法。同一时期,Sanger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将DNA测序带入自动化测序的时代。这些技术统称为第一代DNA测序技术
第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如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主要基于第一代DNA测序技术。目前基于荧光标记和Sanger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原理的荧光自动测序仪仍被广泛地应用。
Sanger法因操作简便,得到广泛的应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种DNA测序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荧光自动测序技术。
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基于Sanger原理,用荧光标记代替同位素标记,并用成像系统自动检测,从而大大提高了DNA测序的速度和准确性。早在1985年,Smith等采用激光激发标记的荧光,并用CCD检测,比常规电泳测序速度提高9倍,测序速度达到8000bp/h以上。
20世纪80年代初Jorgenson和Lukacs提出了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electrophoresis)。1992年美国的Mathies实验室首先提出阵列毛细管电泳(capillaryarrayelectrophoresis)新方法,并采用激光聚焦荧光扫描检测装置,25只毛细管并列电泳,每只毛细管在15h内可读出350bp,DNA序列分析效率可达6000bp/h。1995年Woolley研究组用该技术进行测序研究,使用四色荧光标记法,每个毛细管长35cM,在9min内可读取150个碱基,准确率约97%。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ppliedbiosystems,ABI)3730系列自动测序仪即是基于毛细管电泳和荧光标记技术的DNA测序仪。如ABI3730XL测序仪拥有96道毛细管,4种双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在通过毛细管时不同长度的DNA片段上的4种荧光基团被激光激发,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被CCD检测系统识别,并直接翻译成DNA序列。

Sanger测序是DNA测序技术的金标准,曾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发挥了关键推动作用,并且现在仍被用来获得高度准确且可信赖的测序数据。

蛋白研究系列专题14-蛋白上游研究之Sanger测序技术的发展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梦见宾 我昨晚梦见你了

点评

真的假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5 14:54
一只虫子 发表于 2017-4-20 08:54
@梦见宾 我昨晚梦见你了

真的假的????

点评

真的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5 16:38
梦见宾 发表于 2017-4-25 14:54
真的假的????

真的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