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与互联网有关,大概由来已久。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我从军医大学毕业,开始做医生的时候,电子病历便开始了,电子病历浩浩荡荡发展至今,医生们的工作实质并没有发生丝毫改变。后来不久,有了远程会诊,也被吹得神乎其神,俨然是可以解决一切疑难杂症的法宝,然而,直至今日,远程会诊远没有发挥设想的作用,甚至渐渐被遗忘了一样。 不久前,有感于最近互联网医疗的“突然很热”,我写了一篇小文《互联网医疗的膨胀与陷阱》,我确信互联网一定对医疗和医学的发展会有价值,一是因为数据库、检索、电子病历等已经让我有所体会,二是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总是会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对医疗也不会例外。正在我对互联网医疗有所关注和思考的时候,一位朋友发我一篇中金公司三位作者合作的有关互联网医疗的文章《医疗行业深度报告:颠覆医疗——互联网医疗的崛起》,我如获至宝,认真拜读。然而,看过之后却有些莫名的惊诧,或许是我的学识过于浅陋,无法看懂作者高妙推论;或许是与“医”相关的概念已经变了,我该out了。斗胆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异议,并与作者们商榷。 该文作者们认为,“互联网产业跨界的下一站,将是颠覆医疗”。这是真的吗?被颠覆的医疗又将是什么样子的?关于医疗,百度解释为“1.医治,2.疾病的治疗”、“医疗也包含保健内容”,我们以为医疗是人类认识疾病、对抗疾病的产物。那么,医疗离不开医学科学,因为医学科学是认识疾病的科学,是研究和对抗疾病的学问;医疗也离不开医生,因为医生是掌握医学科学的最好的群体;医疗也离不开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如护士、药械研发和制造、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因为医生的工作需要各种支持力量。颠覆医疗,是否意味着不要医学科学了、不要医生?或者说,医学科学和医生都要成为医疗的辅助了?或者,中金作者们还有其他的含义,那我实在不得而知了! 该文作者们还认为,“移动医疗有望节省卫生费用”。他们引用的证据是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一是互联网和移动医疗的应用每年将为中国节约1100~6100亿健康费用;二是美国糖尿病远程监测可以节约15%的开支;三是OECD和BRIC国家,2017年整体节约医疗费用在1750~2100亿美元。我们姑且不要在意“卫生费用”与“健康费用”、“医疗费用”、“糖尿病远程监测”这个概念是否一致、关联程度如何、真实性如何,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互联网医疗要不要成本(研发、劳务、设备、场地、大量工作)?这些成本是多少?从哪里回报?还要不要收益?另外,从GDP的增长看,每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必然推动产业升级,从而增加GDP;卫生总费用的增加同样会与产业升级相关。我们实在不敢相信,移动医疗真的能节省卫生费用? 该文作者提到“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导致‘看病贵’现象”。这种错误的说法在最近十来年的中国社会已经流传很久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只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要么是医生根本没有学习到医学知识就给患者看病了,要么患者对医学的掌握与医生已经相当了,前者,患者敢找医生看病吗?后者,患者真的可以“自诊”了。所谓的互联网医疗,是计划抓住机会,让患者具备医生的本领,还是计划废了医生,最终达到崛起的目的?实际上,中国的“看病贵”问题,是源于结构性、失公平的“贵”,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占GDP约为5.3%(2012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7%左右,那是不“贵”的;对特权阶层来说,公费医疗等是由纳税人来承担的,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免费了;对80%的普通民众而言,才是“贵”的,且“难”。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医疗是不是传统行业(传统行业有什么特征)?互联网与医疗的碰撞、融合,一定要颠覆医疗吗?中金战略部有一位专家说医疗是特殊、复杂、强监管系统,似乎与本文作者的自信表述有些不合?在线医疗服务的“自诊”目标,会不会造成无数我在医学生时期的“百病癔症”? 行文至此,再多的话就不必了。我还是确信,互联网将为医学、医疗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但,决不是所谓的“颠覆”!颠覆医疗,无论是危言耸听、嘘头还是认真,都不会是真的。 元芳,你怎么看? 作者:陆志方 来源:科学网 二谈互联网医疗——颠覆医疗是真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