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课课通》通不通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课课通》通不通

《课课通》是好是坏?该不该给孩子买《课课通》?
首先,买过《课课通》的教师都会觉得,这是个好东西。书中汇集了大量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提供了高效的教学方案。不过,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不会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而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合理的教案。至于那些图省事、爱偷懒的教师,个人认为,这些人别说是教师,连学生都没有当好。
购买《课课通》的学生大致也分为两类。其一,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因为书中有很多优秀教师的精讲和详解,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听课学不到的东西。其二,纯粹为了抄书上的习题答案。书中除了讲解和习题之外,还有教科书中很多问题的答案,而这类学生购买《课课通》纯粹是为了那些答案。
事实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购买《课课通》是出于第二种原因。这时候我们就要好好讨论下这个问题了。《课课通》本身是本好书,但是怎么使用它却是一把双刃剑。说的夸张一点,用好了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用得不好很可能万劫不复。
那怎么用好《课课通》呢?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高度自觉自律,保证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抄答案。第二,学校老师的教育和监督。在学校中,老师应该不断提醒学生正确使用《课课通》,并对纯粹抄答案的学生进行惩罚。第三,父母的监督和管理。孩子的自觉性毕竟有限,在家中作业时,需要父母的指导。
然而,这三个方面几乎没法完成。很少有孩子能够保持清醒、高度自觉;很多学校老师忙着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时间顾及学生“抄答案”这种事情;而大多数父母更是有心无力了。于是,出现了大量滥用《课课通》的现象。
此外,市面上盗版书籍横行,光是《课课通》类型的书籍就不下十几种。家长千万不要认为盗版书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学习用书就跟食物一样,那些盗版书就像毒蘑菇,用了会中毒。试想,书中印错一个字、一个符号,孩子可能终身受害。
那该不该给孩子买《课课通》呢?
如果你觉得孩子有充分的自觉性、学校教师非常认真负责、家长能够及时监督,那就不妨给孩子买一套吧!当然,要是愿意的话也可以拿自己的孩子做个试验,看看他会不会在不断抄答案的过程中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届时再来讨论《课课通》通不通。有位家长问我,“我孩子在家很不听话,也没责任感,好像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老师、为了爸妈做的,这是怎么回事?”
我看了看办公室的沙发,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孩子在家里走路,撞到了沙发,然后坐在地上开始哭。这时候家长会怎么做呢?能够确定的是,当这位家长遇到这种情形时,必然把孩子扶起来,一边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边打沙发,口里还念念有词:“臭沙发、坏沙发,把我家宝贝撞疼了!”
可能孩子还不能分辨是非对错,但是作为家长,应该能够做到冷静思考了。我这样问家长:“你觉得孩子撞到沙发是谁的错?”家长沉默了一会,并没有回答。我接着问:“沙发一直放在那里,怎么可能会撞到孩子呢?”家长点头表示赞成。紧接着,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孩子由于自身的调皮和疏忽撞到沙发,非但没有被责备,还得到了安慰,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还会有责任感吗?”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看到孩子受伤,心里肯定不好受,但是如果此时光顾着去安慰孩子,还将责任转移给“沙发”,那这种做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家长在无形之中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想法:我现在的所有情况都跟我没什么关系,完全是别人的责任,就像我现在摔倒了,并不是我不小心,而是沙发的错。当孩子的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之后,家长会发现孩子永远在推卸责任,遇到问题永远在找借口,不愿意思考自身的问题,甚至从来不觉得自己错了。
于是,这位家长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呢?因为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宠爱,慢慢地就会得寸进尺,将自己的地位无限放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为什么孩子没责任感呢?因为从小家长就把责任都转移给了“沙发”,孩子将这种认知套用到其他事件上,于是上课没听懂就怪老师没教好,考试考不好就怪试卷太难。为什么孩子什么事情都像是为了老师、爸妈做的呢?因为孩子并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家长的督促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了任务。
我举个和家长们更贴近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去公司上班,老板一天催十八遍,我们的工作还能做好么?我们要领工资,所以上班工作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如果老板没完没了地督促,我们一定会产生抵触情绪,当家长不停督促孩子的学习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消极效应。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我同样用上班来举例:假设我们去上班,每天80块钱,不论干不干活,一天就是80块,我相信这时候所有人都会没有积极性的。因为不管我干不干活都能拿到工资,而且工资也不会多、不会少。现在孩子的学习就像上班,家长们就是老板。如果不断催促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反感。同时,孩子还没有懂得学习的意义、知识技能的价值,每天都好像上班领着死工资一样,又怎么会有积极性呢?
于是又有家长问我:“我孩子就是不听话,怎么管都没用,打他都没用。”我反问家长:“你能把你的孩子打死么?”家长告诉我,其实打着自己也心痛,但是真的恨铁不成钢啊!
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我的观点,凡事需要动手打孩子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
为什么这么说呢?凡是学过教育学的人都知道,如果你需要动手来教育孩子,说明你已经“黔驴技穷”了。不止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关注、肯定和正面的支持。如果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正面的关心,愿意和家长一起思考自身的问题,那么孩子就能逐渐改正不良习惯,并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相反,如果棍棒相加,非但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还会强化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遇到过在家总是被父母“混合双打”的孩子,也跟他们聊过天,他们中大多抱着“敢怒不敢言”的态度,挨打之后内心并不服。我跟家长开玩笑地说:“说不定哪天孩子长大了脾气一来连爸妈都打!”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做过类似的研究,研究发现,如果家庭中父母经常采用暴力手段,那么子女长大后有很大几率也会对他们的下一代采用暴力手段。也就是说,这一打就是好几代人了。
我们应该通过积极的引导,并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些都能够从教育学书籍中学到,当然如果有家长想更直接地了解具体做法,可以单独找我谈,我们会共同制定方案。那到底是“打孩子”还是“打沙发”呢?家长们也可以自己考虑一下了。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课课通》通不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