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start
发表于 2017-2-11 09:22
查看: 102648|回复: 0|
慧能的出身有点特殊,是一个小樵夫,他幼时随父流放岭南新洲,父亡后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因为是樵夫,慧能不识字。可是不识字的人却成为了六祖。所以他留下最多的传奇。
《六祖坛经》和《解忧杂货店》交错在一起读。觉得特别的有意思。
《解忧杂货店》讲的是三个小贼,偶然进入一间可以和过去连接的小店,充当生活在过去时代的人的解忧者。这三个小贼,没有多少知识,只有生活在底层的经验,和一颗想要帮助别人的一点善心。他们出的主意,是三个人商量最后的共识,甚至写的信,也是由三个人轮流写。颇有点“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的意味。
和六祖相同的是“明心见性”。一个能明心见性,参悟佛心。另一个能用自己的本心来帮助别人。其实他们给出的建议并没什么高明,但却让人窥见生活中极其真实的东西,从而让读信的人,感觉到助人者的真诚可信。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是三个小贼所能预料得到的,但从某种程度上,真的帮助到了别人。让那些求助者,看到了自己的本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也帮了三个人自己。助人者恒自助,或者说度人即是度己。
五祖深谋远虑,智慧超群,为求衣钵传人,可以说煞费苦心。他故意打压慧能,让他去槽厂舂米;看见他写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却忍着内心的惊喜,批评他“不见至性”,还脱下鞋子擦掉这首偈诗。然后却三更传道,帮助慧能趁夜出逃。并叮嘱慧能要隐姓埋名,不到时机不能张扬弘法。这样一个五祖,读来总让人忍俊不禁,活脱脱像一个世俗的父亲,将父爱深沉地藏起来,但在能够帮到孩子上却不遗余力,甚至违背自己的信仰。
慧能初见五祖的时候,五祖笑他,岭南是蛮夷之地,蛮荒之人怎能做佛?慧能答曰:人有南北之分,佛却没有南北之分,我是岭南人,和大师不一样,但是我们拥有的佛性是没有差别的!这就是著名的“佛性无南北”的故事。如此言词犀利,对答如流。让五祖忍不住赞:此人天资聪颖,悟性不凡。
五祖求偈传衣钵时,慧能看不懂神秀的偈诗,求信徒张日用为其朗诵。张看不起他,他却说:想学无上的佛法智慧,就不应该轻视初学之人,地位低贱者也有最高尚的智慧,在上位者也有看不清事态,迷失智慧的时候。后来,张为他把著名的“菩提本无树”的偈诗写在墙上,在六祖的传奇中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六祖在舂米的时候,人瘦体轻,只好在腰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增加踏板的力度,可见他是一个非常聪明和坚韧的人。及至传衣钵出逃,师父说:既然你叫了我师父,我要度你过岸。慧能却说:痴迷不解的时候,师父度我。现在我体悟到佛法智慧,应该由我自己度自己。
与《解忧杂货店》的故事又交汇到一起了。自己度自己,才能真正成佛。
慧能历经磨难,屡次从追夺袈裟的僧人手中逃脱,潜修15年之久,中途还指点了一介武夫的慧明(道明)。而六祖之后,也不再传衣。六祖最终在宝林寺弘法。
《解忧杂货店》的故事呢,还得继续往下读。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仁者心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