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我的学生对我讲课的批评:写的有趣,也值得深思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的学生对我讲课的批评:写的有趣,也值得深思

跳转到指定楼层

  这是我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授量子哲学课的最后一道考试题以及一位学生的答案。其中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理念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建议。
  简述研究本课程后的收获,并对本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先时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大抵围绕Copenhagen学派量子论有关Born规则、Bohr互补原理以及Heisenberg不确定性原理诉诸量子力学教材中的一点定性知识,此外又兼读商务书馆印H. Reichenbach著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以为对量子力学原理所认识者几为全貌,并不虞知识系统尚存在并不完善的对接,而其所知之者,盖冰山一角而已。我不喜读有关科普教育的文章,以为如是说辞,多半巧适逢迎,投人猎奇罢了,著者娱人耳目的巧舌如簧,亦无非多牟商资。这样的对于科普文章的近于否定的态度,从而疏忽到对于哲学原理与课业教材的贯穿一致,如像阅读统治者编订的历史教材一样,所知之者,亦如是而已矣。然而通过研究本次量子力学的哲学课程,却使我对量子力学如像有了一个追本溯源的认知,极明显地相对于量子力学教材的区别,我并不是由Planck先生的黑体辐射解释进入,进而过渡到Schrödinger方程,以致势阱的讨论、Bohr氢原子的假设、电子自旋以及微绕与跃迁等——而这大概是我对这门课程最初的设想,然而事实并不。课程引导我们从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入手,盖围绕波函数的意义、测量问题以及非局域性问题为核心展开讲述。在波函数的意义中,了解到实在论与非实在论之不同代表人物的不同表述与论战,包括以Bohr为代表的Copenhagen解释,Einstein所持有的知识态(psi-epistemic)以及本体态(psi-ontic)如何成为目前主流。有关测量问题,就其起主要之影响者,按照之后学者所提解决方案的理论,凡有三例,盖附加变量的Bohm理论、多世界解释的Everett理论以及动态塌缩的DP、GRW、CSL模型。而针对非局域性问题以及量子与引力的统一,则由Einstein等人提出的EPR佯谬以及之后与Bohr等正统Copenhagen学派的互驳入手,从一个大的角度来分析了现行量子理论之缺陷,同时又介绍了诸多学者在其中多方面的思索与探究,如Bell之提出Bell不等式之努力。末了概而言之,在冲破当下量子观所呈现的狭隘的羊角,必是一片壮美而深邃的天空,而基础于当前理论之成就,人类所能瞭望见得景象,如像大数据分析算法,量子数据搜索法以及量子超光速通信,都将慰藉人类思想之成就以深深的黾励。
  意见与建议:盖闻学业者,登堂而入室。原理之不通,问题之不明,妄求深入而思索,良难矣。中国科学院大学奉行科教融合办学理念,极易导致教师学术水平与思想深度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脱节,即所谓搞学术之教师未见得一定会教课,多半教师讲授课程为求臻及思想之层次与理论之高度,而疏忽到深入与浅出,以致学生听课时盲不知所措,惟课后专研始得通明。我课下闻听同学多有此意见。而对于教授课程所用语言的问题,实在是当今高等学者惯有的通病(也是围城所针批评的病),辞以达意,非为标高,来而不穷其极,化而不成其拘,观及古今学者,凡能成其事者,大抵深谙此理,而今之学者并不甚明。
  另外关于哲学课程的问题,庶几多多深入到哲学领域,如H. Reichenbach著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然,勿使其仅成科学史抑或科普教育的课程。同时对于著述也同样有如是希望,因大抵名著多半思想之结晶,而略加排组语言旨在论述其经过者,多为报告之流。魏武烧书,樊川焚稿,殆谓求其精殊,非特务求有所著作耳。
  (高山)

我的学生对我讲课的批评:写的有趣,也值得深思
在小木虫论坛混了这么久了,见到这么给力的帖子,楼主加油~
LZ真是人才
很不错的帖子,学习了~谢谢分享
受教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