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只看国际期刊只重名气和声望的中国科研氛围阻碍弯道超车

摘要: 姜咏江中国的只看国际期刊发表,只看个人的名气、地位和声望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科学研究的氛围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湮灭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创新“冒出来”,更 ...
姜咏江
中国的只看国际期刊发表,只看个人的名气、地位和声望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科学研究的氛围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湮灭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创新“冒出来”,更重要的是阻碍着21世纪的中国科技创新的“弯道超车”。
历史已经证明,真正的科学原创常常来自于那些无名的科学新人。而那些功成名就的大科学人物,常常是忙于完善成名的理论和方法,开创全新的理论和方法几乎很少出现。所以,对那些长时间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指望那些名家、科学弄权者去解决,一般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应该清楚,那些世界上人们一直解决不了的科学问题,如果科学界的权威们能够解决,还会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吗?
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那些已有的理论和方法,不能解决长期困扰人们认识论之时,就一定是新的理论和方法诞生之时。在科学问题的探讨中,管理国家科学发展的相关部门,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然,将国家发展的科学创新战略完全寄托在那些名人、名家的身上,将会发现无门。
诚然,科学界盛有建树的名人在其熟悉的领域,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如果在这个领域中追赶别人,自然少不了他们。但是在其他完全不同的领域,这些人不见得能够超出创新者的理解力,甚至会将全新的理论和方法认为是错误,认为是天方夜谭。因而在他们有强大的话语权的时候,就会在无形之中绞杀了那些开天辟地的科学创新。在中国,这种实际的例子简直太多了。
国外的科学发展已经经历了这种黑暗的科学历程,他们或多或少在纠正这种“旧科学统治论”,允许科技人员发表奇谈怪论,允许人们研究那些看来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总结了历史的教训。我们国家处在后起直追的阶段,要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的那些正确的发现和支持创新发明的思想方法。要尽快避开不重科研实际成果,只重科学论文发表的现象。其实,科研成果的评价也往往检验着评价者的科学水平。不看成果的作用,只看国外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反映了评价者知识的欠缺,或者水平的低下。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们长期建立起来的科学评价体系有关。在科学发明创新者强烈要求申诉的情况下,在那些专家学者难以决断的情况下,就应该公开让相关领域有研究能力的人士,自由申报参与评价。我相信现今的中国人中,有这种能力的人不在少数。允许创新方面者在专家评委中演讲,应该是一种不错的科学评价方法。
提倡重科技成果的评价,会促进人们重视实际的科学研究,防止虚假的评价出现。这样无论是科学发明者还是评价者,都会脚踏实地进行研究,真正的科技创新才会不断涌现。改革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中国才有希望实现科学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

只看国际期刊只重名气和声望的中国科研氛围阻碍弯道超车
LZ真是人才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你刚才说什么,我没看清楚,请再说一遍!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对不起,课间休息了,下堂课再聊吧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帖就是要顶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很好的哦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对不起,课间休息了,下堂课再聊吧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